1918-1936 繁荣时代
纸制品制造商的基本定位确立之后,国誉开始向着建立制造、物流、销售全部囊括的价值链经销网的目标迈进,逐渐确立了在西日本业界的统治地位。
在关东大地震之后,国誉以其对灾区的慷慨援助与诚恳作风,成功打入关东市场,从此开始作为日本全国范围的纸制品制造商继续不断成长。
自1930年始,国誉账簿纸正式诞生。除国誉的招牌账簿封面和纸张之外,这段时期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国誉便笺。
虽然自1914年开始就已作为商品投入生产,但在之后随着账簿用纸的改良,便笺的纸质也随着提升。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国誉在改进前充分向客户咨询了他们的使用情况,彩色信纸随之应运而生。
在国誉的彩色信纸上,当时日本一 流画家的作品栩栩如生地得以再现,并在封皮的次页插入一页信纸。这一系列的改进使得国誉的这款彩色便笺在当时人气骤升,供不应求。
1937-1953 受灾与重建
由于战时体制的实行,日本物资匮乏的状况越来越严重,为了可以稳定原纸的供应,国誉在印度尼西亚长春建立分社,尽管做了最大努力,一直勉强维持着生产,而1945年二战结束后这些海外的公司还是纷纷倒闭了。
面对战后日本一片百废待兴的局面,国誉在大阪总部的工场却奇迹般的毫发无伤,公司的元气也因此得以迅速恢复。
此外,在这一时期,由于接受了来自美国的税制劝告的指导,使得账簿的需求量猛然大增,甚至连带的相关纸制品的需求量也一并飞速暴涨。得益于此前国誉一直在业内享有盛誉,订单也因此蜂拥而至。至1952年左右,国誉就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最盛期的生产量,并做好了重新架构的准备。
1954-1968 固牢根基
在1954年庆祝国誉创业50周年之时,国誉已然超越了战前最盛期的水平,在纸制品业界中名列前茅。
战争结束两年后国誉就已经在东京设立了分社,随后位于全国各地的分社也逐渐建立了起来,逐步扩展成为一个铺盖全国的销售网。
除了建立各地的分社,国誉产品的专营店也随之出现了,这成为了当时业界最大的话题。而随着专营店的成功,各地也开始纷纷效仿,至1957年,全国累计开设了20家国誉专营店。
在这一时期,还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那就是此前一直作为纸制品生产商的国誉,开始进入铁制品的商业领域。继1960年初发售铁制档案柜之后,国誉又陆续在1965年和1966年相继推出了铁制书桌、家用橱柜和办公椅。
1969-1978 业务拓展
开拓铁制品生产的领域不仅是国誉发展的重要一步,更为之后成为家具生产商做好了铺垫。
在进入70年代之后,国誉的经营范围已经发展为纸制品、文具、家具、办公设备四大领域,商品总数超过3000种,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国誉开始将自己的目标逐步拓宽至提供所有的办公用品,甚至是家具都全部囊括的企业,并以“国誉提供一切办公用品”作为企业格言。
国誉的标志性建筑——国誉总部大厦于1969年在大阪竣工。国誉总部大厦中全部设备和用品基本都是国誉制造,可以说,总部大厦已经成为了国誉样板办公室。
在大厦里,客户以及参观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使用国誉产品实际办公时的真实状况,就如同在举办一个 “现场办公展”,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领先世界的跨时代创举。所以在70年代后期,国誉的形象也从“账簿老铺”跃升成为“更为先进的办公用品生产商”。
1979-1988 积极投资多元化的商品开发
70年代的日本,受2次石油打击的影响,经济再次倒退。国内经济一片混乱的状况下,国誉大胆地进行了整编重组,将风险控制在了最低水平,才得以顺利继续发展,并于1979年实现了销售额超过1000亿日元的目标。
同年,作为关东地区大本营的国誉东京新分社也终于竣工,并在仅仅两年之后,出于业务拓展的需要,在同一地点建立起了业界最大的商品展览馆。
国誉在这段时期为了扩展办公家具领域的客户群,也积极地投身到商品的开发中。店铺用具之类的设施用品、医院、学校、图书馆用的家具、美术馆用的展示柜,甚至移动式观众席这般的特殊家具,国誉都倾尽全力进行开发。
在80年代中期,作为政府内需扩大政策的一环、由通产省(今经济产业省)提倡的“新办公室推进运动”,促进了对办公环境的重新评估,国誉也牢牢把握住了这个机会,通过这个运动顺势让公司的营业额在1988年超过了2000亿日元。
1989-1997 高速 成长
自80年代后期开始,“信息化社会”日益成为主流,像“全智能化建筑”这样的话题席卷了整个办公业界。
因此,国誉在一直以来的两大支柱领域——纸制品和办公家具的基础之上,又加入了“信息”元素,推出了“办公室空间创造型企业”的国誉新形象。
在1993年,国誉还为作为保护环境的志愿计划制定了“国誉环境行动宪章”,有力地向社会大众展示了国誉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彰显了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1998-2005 企业变革
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持续的泡沫经济崩溃,使得市场的需求降至了冰点。为了应对这样的状况,国誉采取了物流系统的改革与组织整编,正式向发展迅速的中国市场进军。
2006-至今
在2005年一百周年之际,国誉作为“国誉集团”再次扬帆起航,趁此机会也将自1981年开始使用的国誉商标进行了更新。这些年,国誉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瞄准“有益于社会”的目标,不断深化改革。
2011年分公司化以后的国誉集团再次统合,朝着以文具和家具为主轴的双轴经营模式的方向变革经营体制。
在日本国内以此两大支柱逐步稳固市场地位的同时,更将在整个持续急速增长的亚洲市场开始的事业展开作为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借助活用在日本积攒了100年以上的经验与技术,并在充分考虑当地需求的前提下展开经营。
国誉走过百年,从做账簿封面起家,到今天的文具办公龙头企业,无非就是秉持着黑田最开始说的那句话:“只要我们所做的对人们有用,就一定会被大家所接受。”
细小到一颗橡皮,大到一整个大厦的办公用具,只要能够方便使用者,国誉就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他们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国誉经久不衰的奥秘。
到今天,国誉也仍然在日本国内的各种“文具赏”拿奖拿到手软,用心创造出更好用的文具用品,哪怕在微末的细节上有了一点创新都会让公司更加深入人心。
就像当初国誉在自己的信纸中加入日本一 流画家的作品,现在的国誉仍然会在简单的笔记本封皮上下心思,利用各种好看的插画或是漫画的联名给学生们看似无趣的笔记添上几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