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国际学生流动的主要趋势》简报,分析了2018-2022年间的国际学生流动情况。
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一个由38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爱尔兰、荷兰、比利时、瑞士、挪威、芬兰、丹麦、瑞典、西班牙、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家。
今天,前途君将带大家一览这份报告,希望这些趋势能为大家的留学规划和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2018-2022年国际学生规模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学生流动性不断扩大。国际学生的数量近年来增长了50%以上,38个OECD国家从2014年的300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460万人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疫 情对国际教育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在2018-2022年间,OECD国家的国际学生数量依然增长了18%。这表明各大学快速适应了新挑战,如在线和混合学习的兴起,以及各国在疫 情期间和疫 情后为支持国际学生实施的政策,例如灵活的签证规定、延长的工作机会和有针对性的财政援助。
在2018-2022年间,只有澳大利亚、丹麦、意大利、新西兰和美国五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数量减少,主要原因是疫 情期间严格的边境管控和签证限制。而智利、斯洛文尼亚等国通过提升大学国际排名或推行区域合作政策实现了国际学生数量的翻倍增长。
留学生主要来源国和目的地国稳定
OECD成员国仍然是国际学生的主要目的地。2022年,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新西兰、英国和美国共接收了在OECD国家学习的460万国际学生中的近2/3,这一趋势近年来始终保持稳定。
此外,日本、韩国、荷兰和土耳其合计接收了OECD国家国际学生总数的16%,表现突出。
接收国际学生可以增强各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性、学术声誉和经济贡献。同时,本国学生
出国留学的数量反映了外国教育体系的吸引力、实际或认知上的质量优势,以及学生对特定技能和经验(如语言学习)的追求。
与留学目的地国类似,在2018-2022年间,国际学生的主要来源国格局也保持相对稳定。
其中,排名前10的来源国合计贡献了OECD国家国际学生总数的约一半,凸显了全球学生流动的集中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至2022年间,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学生约占全球国际学生总数的30%。超过2/3的中国和印度留学生主要前往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和美国。此外,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始终位列OECD国家中生源国前十,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们与欧洲及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文化与学术交流传统。
低收入国家学生比例偏低
报告显示,2/3的国际学生来自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国家。在一些国家,这一比例超过了90%,特别是克罗地亚、哥伦比亚、丹麦、奥地利、西班牙和瑞士。而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拉脱维亚、波兰和土耳其的这一比例低于50%,表明这些国家有更多来自低收入国家的学生。
博士课程与STEM专业更受国际学生青睐
在OECD国家中,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国际学生占比在增加,平均而言,本科生中国际学生占5%,硕士生中占15%,博士生中占25%。奥地利、卢森堡、新西兰、挪威、瑞士和英国的国际博士研究生比例特别高,至少占其博士研究生总数的40%。这些国家的大学通过奖学金、研究机会和强大的学术网络吸引全球人才。
与本土学生相比,国际学生更有可能选择STEM专业,30%的留学生选择STEM课程,而国内学生只有19%。在丹麦、瑞典和土耳其等国家,这一趋势尤为明显,超过40%的国际学生就读这些学科。
此外,各国在留住国际毕业生方面的政策各不相同,有些国家提供工作和居留途径,而有些国家则实施严格的签证和就业规定。因此,这些政策也持续影响着国际学生在全球范围内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OECD的这份报告揭示的趋势,就像是照亮前路的灯塔。无论你是即将踏上留学征程的准留学生,还是仍在观望、犹豫不决的同学,前途君相信都可以从这些数据和分析中汲取有用信息。希望大家能根据这些趋势,结合自身的兴趣、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留学计划。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点击【
留学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