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83岁高龄的动画巨匠宫崎骏亮相奥斯卡推广短片,然而其形象却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惊讶,纷纷表示“难以辨认”。
在短片中,宫崎骏先生依旧保持着满头白发的形象,身着简约的白衬衫搭配黑背心,并穿着一件米白色围裙,然而令人瞩目的是,他那标志性的胡须已然不见踪影。正因为这一显著的变化,许多观众在初次观看时可能难以立即辨识出这位动画界的泰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宫崎骏先生,众多日本男性也热衷于蓄留胡须,这似乎成为了他们个人形象中的一种独特标识。
那么,日本男性为何偏爱留胡子?这一现象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意蕴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01
日本蓄胡的历史
要了解日本男性留胡子的习惯,首先就要了解日本蓄胡的历史。
01 平安时代
自平安时代起,日本男性,除僧人之外,普遍留有胡须。进入战国时代,武士阶层更是倾向于以胡须的茂盛程度来展示其威武之气与权势地位。
胡须,作为男性显著的外在标识,象征着力量与勇猛,并具备对敌方的威慑作用。胡须越为浓密,其所传达的力量与勇猛之意亦更为强烈。此现象与动物界的狮子颇为相似,鬃毛颜色深重且茂密的雄狮往往显得更为凶猛。
因此,在战乱频仍的岁月里,男性普遍蓄须,以彰显其英勇无畏之精神,提振士气。诸如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将领,均蓄有威猛之须,以彰显其英勇形象。
02 江户时代
然而,在江户时代,日本历史上首次制定了关于胡须的明文规定。
德川家在大坂之役中击败丰臣家后,宣布“元和偃武”,标志着日本长达数年的战乱终于结束,迎来了和平的时代。然而,这同时也意味着那些曾以军人身份英勇战斗的武士们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他们虽然名义上仍被称为旗本和御家人,但实际上大多数却沦为了无业游民。
面对这样的境遇,许多落魄的武士开始聚集起来进行赌博活动,甚至有人在深夜砍杀行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寻找机会拔出刀剑,重温昔日的武艺。然而,这种行为却给江户的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在1623年4月,德川幕府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考量,正式颁布了针对武士的首道禁令。该禁令明确规定,武士不得蓄留遮挡下巴的胡须,禁止梳理奇特发型,且禁止佩戴大型刀具等物品。凡有违逆此项禁令者,将依法严惩,并处以拘禁之刑。
时隔二十二载,即1645年7月,德川幕府进一步加大管制力度,发布了第二道禁令,将胡须的限制范围从下巴扩展至全脸。无论是覆盖整个口部的浓密大髯,还是仅覆盖鼻下区域的口髭,抑或是两颊的颊髯,均被严格禁止蓄留。
时至1670年,德川幕府在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的领导下,再次重申胡须管理的严格性,颁布了“大胡子禁令(大髭禁止令)”。该禁令明确指示,除医生、神官、山中修行的僧侣、相士及年满六十的隐居老者外,所有男性公民均须保持面部清洁,不得蓄留任何胡须。
03 幕末时期
至幕末时期,英法美荷四国使者相继抵达日本。目睹外国人士,无论老少,皆佩戴绅士帽、手持文明杖,并蓄有精心修饰的络腮胡,日本民众的观念亦逐渐发生转变,胡须遂成为文明开化之重要表征。
公元一八七三年,明治天皇于外交场合公开露面,身着西式服饰,蓄有浓密且黑亮的八字胡须,此举引领了上流社会男性争相效仿的风潮。
因此,蓄胡须,特别是留八字胡,逐渐演变为日本男性之审美风尚。
04 二战时期(咱们只聊胡子!保命狗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人普遍养成了一种留小胡子的习惯,这种胡子具有特定的样式,即在两个鼻孔下方留有一片正方形的小胡子,恰好能够遮盖人中部位。这种精心设计的胡型被称为“卫生胡”,其得名原因主要在于其便于日常清洁和梳理,以及在用餐时能有效避免胡子落入食物中造成不便。同时,由于其形状类似于洗衣时使用的板刷,人们也常称之为“板刷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胡型并非源自日本本土,而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学习西方国家文化时引进并采纳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鉴于战场环境恶劣,清洗条件极为有限,蓄留大胡子不仅难以清洁与打理,其过长的长度亦会对士兵进食造成不便,且易于藏匿污垢,从而增加罹患皮肤疾病的风险。
更为关键的是,此类胡子亦会妨碍士兵佩戴防毒面具,对作战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自那时起,欧洲地区开始盛行留“小胡子”的风尚,此种胡子不仅便于清洁,更有助于维护士兵的个人卫生。
02
胡子与日本文化
在日本武士的历史中,留小胡子一度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其标配之一,与武士们誓死不渝的忠诚及所持武士刀相得益彰。追溯至日本平安时代,当时权臣藤原重安的手下武士流行蓄八字胡,而他的对手大伴近茂的杀手则偏爱方块胡。两派在争斗中,藤原的武士立下赫赫战功,最终使藤原战胜近茂。尽管近茂的杀手全部战死,但藤原对这位对手表示了很高的敬重,甚至亲自为其立碑纪念。自此,方块胡子逐渐成为武士们展现其忠义刚猛之心的标志。在日本社会,通常出身高贵、地位显赫的武士或其后代多选择留八字胡,而方块胡子则多为出身较低者所留,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与身份认同的鲜明特征。
在现代日本社会中,依然有众多日本男性选择保留胡须,这一选择受到了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将胡须视为男性力量、勇气和荣耀的象征,进而影响了现代男性对于胡须的审美观念。此外,西方流行文化也对现代日本男性留胡子的趋势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电影、电视剧和音乐等媒体中,众多西方明星和角色常常展示着蓄有胡须的形象,这为日本男性提供了一种时尚潮流的参照。留胡子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审美标准,使得现代日本男性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融入并展示自己的独特风格。
同时,留胡子还能够有效改变一个人的形象。许多日本男性认为,蓄有胡须能够增强他们的阳刚气质和个性特点,使他们在外观上更具魅力与韵味。
总体而言,留胡子在日本男性群体中已不再仅仅是个人的偏好选择,而是升华为一种富含文化意蕴与社会象征的符号。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日本男性通过蓄留胡须,既彰显出个人独特的个性魅力,又彰显出对国际风尚的接纳与追随。
他们运用胡须作为自我表达的重要媒介,以这种含蓄而又鲜明的方式向世界传递着他们的自信与风格。这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既蕴藏着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共同构筑起一种别具一格的日本男性魅力。
尽管留胡子可能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然而,对于那些珍视个人特质、追求时尚潮流的日本男性而言,这些微小的困扰无疑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