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历史有所涉猎的学者与爱好者而言,“平安京”与“藤原京”这两个名称无疑并不陌生。提及“京”字,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的是都城、是首都,而这两个名称恰恰指代了日本历史上曾经存在的都城所在地。
除了上述提及的这两座“京”,日本在其历史长河中还曾有过数座都城。接下来,我们将一同走进日本历史的深处,去探寻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都城遗迹。
1奈良橿原市/藤原京(ふじわらきょう)
藤原京(公元694-710年),位于奈良县橿原市,被认为是日本首 个正式都城。
在7世纪之前,日本的都城随着天皇的所在地而频繁变更。然而,随着律令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与唐朝交流的日益密切,大和国朝廷深感唐朝庞大的都城对于彰显国家威仪的重要性,因此决定着手构建其历史上首座大型都城——藤原京。
公元676年,日本天武天皇下令开始建设藤原京,直至704年才正式宣告竣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持统天皇在694年便已经迁入该都城。
然而,据《日本书纪》所载,藤原京之名并未在其中出现。实际上,藤原京这一称谓是在江户时代才开始使用的,当时它被称为“新益京(あらましのみやこ)”。
作为日本历史上首 个大规模建造的都城,藤原京在结构上与同位于奈良的平安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者均深受中国古代长安城的建筑风格影响。尽管藤原京作为都城的历史仅持续了短暂的16年,但它却先后承载了持统天皇、文武天皇以及元明天皇三位天皇的统治,为日本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奈良西郊/平城京(へいじょうきょう)
平城京,始建于公元710年,终止于784年,是奈良时代日本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坐落于现今奈良市西郊的辽阔地带。作为日本历史上首 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平城京在长达74年的时间里担任了首都的角色,被誉为“奈良之都”,是日本古都中备受瞩目的瑰宝,亦是现代日本历史旅游的热门景点。
迁都平城京的决策,是在持统天皇之孙文武天皇执政期间确立的。然而,在迁都计划确定后不久,文武天皇于707年辞世,其母元明天皇继位,并最终敲定于708年正式迁入平城京。直至710年,才完成了从已完工的藤原京至平城京的迁都工作。
选址于此,深受道教“藏风得水”风水观念之影响。平城京地处大和盆地之北,北倚佐保丘陵,佐保川自北向南蜿蜒流过,地势北高南低。东界春日山地,西临生驹山脉,盆地环抱,实乃理想的建都之所。
奈良之平城京,其布局仿效隋唐长安城与洛阳城之规制。城址东西长约4.2千米(合32町),南北宽约4.7千米(合36町),面积约为长安城四分之一。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呈矩形布局,无论东西南北,每隔4町即有宽阔大道贯穿其间,宛如棋盘格局。
相较于藤原京,平城京之显著特色在于自北端平城宫至南端朱雀大路之宽度显著增加。以朱雀大路为中轴线,平城宫左侧称之为“左京”,右侧则称为“右京”。而在“左京”之外围,更有“外京”之设,此处汇聚了诸如兴福寺、元兴寺等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彰显了平城京作为宗教与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
3京都长岗京市/長岡京(ながおかきょう)
长冈京,位于日本京都盆地西南部向日市与长冈京市一带,始建于公元784年,至794年止,历时仅十年,作为日本第50代桓武天皇所建之都城,其历史短暂,因而知名度相对较低。至于桓武天皇迁都之因,众说纷纭。
一说长冈京地理条件优越,毗邻桂川与宇治川等水系,供水无忧,且水路交通便捷,丰富了城市交通网络。
另说则涉及桓武天皇血脉之变迁。自平城京与藤原京时期起,天皇一脉源于天武天皇。然而至桓武天皇之时,血脉转承自天智天皇一系,此亦或为迁都之考量之一。
天智天皇,即中大兄皇子,身为天武天皇之兄长,曾在历史上留下显著地位。然而,天智天皇离世后,皇位继承之争骤起,其太子大友皇子与天武天皇间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天武天皇胜出,成功登基。
及至桓武天皇时期,有关迁都之议纷至沓来。一则传言,桓武天皇欲摆脱天武天皇一脉所建之都城,遂有自建新都之念。另一则说法,时值寺院势力过于庞大,为削弱其权势,迁都之举势在必行。然而,最为广泛接受之观点在于,奈良朝末期,朝廷与贵族势力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桓武天皇为削弱权势贵族与僧侣之影响,遂决定迁都。
相较于前二都,长冈京之特色鲜明,桓武天皇特将自身宫殿建于离地高达十五米之处,以彰显皇权之威严。然而,未久,长冈京遭遇大雨,河水泛滥成灾,都城遭受重创。因此,桓武天皇在长冈京仅居十年,便决定再次迁都。
4京都/平安京(へいあんきょう)
平安京,即今日本京都之古称,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中心区域,自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于此,至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期间一直作为日本之首都存在。在此期间,平安京的城市布局与道路规划得以确立,并延续至今。现今京都市的道路网络,基本沿袭了当年平安京的道路体系,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平安京地处长冈京东北方向约10公里之处。
平安京,寓意深远,象征着“和平与安定之都”。其建设深受隋唐长安和洛阳的影响,由桓武天皇精心规划并付诸实施。城市建筑群以朱雀路为中轴线,呈现长方形布局,巧妙划分为东西二京。皇宫矗立于中央,罗生门巍峨耸立于其正面,宫城之内为皇城,皇城之外则为繁华的都城。
平安京的街道设计井然有序,呈现出典型的棋盘状结构,东西南北纵横交错,展现出整齐划一的布局特点。城市功能区域划分明确,皇宫、官府、居民区和商业区各得其所,神宫庄严肃穆地坐落于城市之北,街道交汇之处均呈现直角形态。
作为日本历史上的重要首都,平安京历经近千年的沧桑岁月,见证了日本历史中著名的平安时代和幕府时代的辉煌。这座古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之一。京都不仅是日本人的精神寄托,更是日本文化的发源地和象征。
京都的构建深受历代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识的影响,以神社、佛阁等历史建筑、精美的庭院、璀璨的绘画、传统的活动以及独特的京都料理为代表,展现了其作为“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
5东京/江户(えど)
江户,作为日本东京都的旧称,其历史可追溯至1457年至1868年,期间在明治维新时期亦被称作千代田城。
江户城始建于15世纪中叶,彼时尚属初具规模,仅百余户居民。至庆长八年,即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受任征夷大将军,并在此地设立幕府,江户遂逐渐成为日本的经济与政治中心,日渐昌盛。至18世纪中期,江户已发展成为人口逾百万的繁华大都市。
明治元年,即1868年1月,明治天皇战胜江户幕府军,废除幕府体制。随后,明治天皇及其维新派军队进驻江户府,并将其更名为东京府,正式迁都于此。自此,东京取代京都,成为日本新的都城,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浏览了这些关于日本历史古都的详尽介绍之后,是否对先前所听闻的“平安京”、“藤原京”、“平成京”等古都名称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呢?
在探寻一个国家的历史脉络时,都城作为重要的历史节点与文化地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尽管日本历史上的都城数量相对较少,但每一座古都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日本的独特风貌。倘若您有机会,不妨亲自前往这些古都,一睹古代日本的真实面貌,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