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剑道这一体育项目,相信经常观看日剧或动漫的您并不会感到陌生。在众多日本影视作品中,我们时常可以见到两人头戴护具,手持竹剑,一边交锋一边呐喊的激烈场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剑道的练习中,全球范围内都保持着使用日语的传统,这一点无疑为那些掌握基础日语的同学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舒适感。因此,对于这部分同学而言,剑道无疑是一项易于上手且充满魅力的运动。
首先,我们简要介绍一些剑道的基本用语:
• 道具类:
竹刀shinai竹刀
木刀bokutou木刀
刀katana刀
• 服装和防具类:
剣道衣kendougi剑道衣
袴hakama剑道裙
面men面罩
手拭いtenugui头巾
垂tare腰垂
胴dou护胸
篭手kote护手
剑道,作为日本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独特的精神象征,不仅在本土广受瞩目,亦在海外吸引了众多热衷者的参与和修习。
然而,在我国,剑道尚未成为广泛普及的运动项目,对其了解的人群也相对有限。鉴于此,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日本的这一传统运动,以期增进大众对剑道的认识与理解。
1剑道的由来
剑道作为将日本剑术竞技化形成的武术运动,其历史源远流长,与日本武士道精神及日本刀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日本剑术的发展过程中,剑道逐渐形成并确立其地位。
在早期,剑道尚未有此专门称谓,而与中国相似,仅被视为一种剑术技艺。在《古事记》和《日本书记》等古籍中,剑道被称为“多知加伎”,意指一种击刀的运动形式。尽管在奈良时期之后,“击剑”、“击刀”和“太刀打”等词汇时有混用,但“多知加伎”一词仍常用于指代剑术。
真正意义上的剑术,应追溯至日本战国时代,起始于应仁之乱。随着铁炮、大筒和国崩等火器的普及,士兵们开始注重防御与远程攻击,而无甲或轻甲的士兵则更侧重于近身的刀剑对决。为应对这一变化,众多武术大师不断研发创新剑法,并将其应用于实战之中,从而推动了剑道的发展与成熟。
随着江户时代的开启,剑术逐渐超越了其原始的战斗技术范畴,进而演变成为一门旨在强身健体、不以杀戮为终点的文化形式。它构建了一个包含武术理论、哲学思想以及个人心态等多方面的完整体系,这一文化形式被赋予了新的名称——剑道。
直至1911年(即明治44年),“剑道”这一术语方被正式确立并广泛采用,标志着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正式确立。
剑道与武士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不容忽视,可以说,剑道正是在武士阶层的推动下得以发展成型。日本独特的地形特征,多山且地域相对狭窄,使得地方割据势力易于形成。而资源有限的环境又促使地方势力在内部注重协作,对外则强调竞争,从而加剧了地方势力间的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的武士阶层应运而生,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平衡各方利益。
为适应这一环境,武士们需要具备忠诚、勇猛、遵守规则以及重视尊严和声誉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剑道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剑道成为了一种既体现武士精神又强调身心修养的文化活动。
2现代剑道
现代剑道的正式比赛,通常在室内环境中进行,参赛选手以一对一的形式展开对决。在比赛过程中,双方选手均须穿着规定的剑道服,佩戴相应的护具,并手持竹刀,依照既定的规则相互击打有效部位,包括头部、手腕以及腰部。比赛结果由裁判根据击打点数进行判定,以确定胜负。
此外,亦可举办团体比赛,参赛双方由选手数量相等的团体组成,每队选手将进行一对一的对决,最终根据各队选手的胜负情况计算总分,以确定团体比赛的胜者。
现代剑道的发展,主要得益于1952年全日本剑道联盟的成立,此举标志着日本剑道官方机构的正式成立,为剑道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之下,剑道开始在日本国内得到广泛普及,无论男女老少,均纷纷踊跃参与,共同推动了剑道运动的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剑道的风靡也席卷了全球,世界各地爱好者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到了1970年,国际剑道联盟(IKF)成立,并在日本武道馆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剑道选手权大会。
3剑道比赛规则
剑道比赛场地应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木地板,确保比赛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场地大小应为一处包含边线在内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区域,其边长应在9至11米之间。
比赛形式为两名选手一对一较量,双方均手持竹刀进行对抗。选手需攻击对方指定的有效打击部位,具体包括面部、躯干(酮部)、前臂(小手)以及颈部(突部)。若击中非指定部位,则不计分;若击打方式不当,还可能构成犯规行为。
在击打过程中,选手必须确保击打动作精准、有力,并符合规定的姿势要求。同时,在击打后,选手应妥善应对对方的还击,确保自身的防守与反击策略既得当又有效。
个人赛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每场比赛限时五分钟。比赛过程中,每次有效击打将被计为一分,总计达到三分即视为获胜。若比赛结束时,仅有一方选手获得一分,则该得分选手将被判定为胜利者。
若双方选手在比赛时间内得分相同,即出现平局情况,将进行加时赛以决出胜负。加时赛中,首先获得分数的选手将被判定为胜利者。此外,双方选手亦可选择通过裁判裁决或抽签方式决定胜负。若双方选手均不同意以上两种方式,则比赛将以平局告终。
与个人赛不同,团体赛采取胜数法确定胜负。比赛中,获胜人数较多的队伍将被判定为胜利者。若双方队伍获胜人数相同,则将继续进行比赛,直至决出胜负。双方队伍亦可选择通过派出代表选手进行对战,或以双方协商的方式决定胜负。
4剑道姿势
• 上段构:高举竹刀,做劈砍之势(分左上段、正上段)。
• 中段构:刀尖对准对手面部或喉部,是攻守兼具的姿势。当对方打击时,刺到对方的喉部与胸部不予给分。
• 下段构:刀尖对准对手左膝盖处。
• 胁构(肋构):竹刀斜放于腰部,正面看不见刀,是个佯降而欲突击的式子。
• 八相(八相之构):扛竹刀于肩上嘴与刀柄平行。
• 平青眼(平睛眼):指刀尖指向对手左眼的中段,通常是对付上段时使用。
• 霞构:以刀尖对住对方的右手,刀尖下沉而向后倾,和指向左眼的平青眼不同,通常是对付右上段或正二刀时使用。
• 二刀流(双刀):逆二刀(左手长刀、右手短刀);正二刀(右手长刀、左手短刀)
5剑道服、竹刀及护具
01 剑道服
剑道服大体来说由上下两部构成,上身为剑道服,而下身则是袴,类似裤裙。两者的颜色一般都会使用藏青色。
02 竹刀
在日本剑道训练中,常用的攻击器械为竹刀,这是一种以竹片为材质精心制作而成的器械。
据史书记载,竹刀的历史可追溯到安土桃山时代,其原型为新阴流创始人上泉信纲所创的“袋竹刀”,此后被众多剑术流派所采纳并广泛运用。
随着江户时代的来临,剑道防具不断进化,由此诞生了“割竹刀”,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剑道训练中不可或缺的器械。
在日本的剑术对抗训练中,尽管真刀、模拟刀和木刀等器械亦有所使用,然其危险性较高。而竹刀的普及,不仅显著降低了训练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剑道以运动形式的发展。
03 剑道护具
尽管剑道练习与比赛所使用的是非真刀,然而竹刀击打身体所产生的力度亦不容忽视。因此,在剑道修习过程中,佩戴合适的护具显得尤为关键。这些护具主要涵盖了以下重要部位:面部护具(包括头部、肩部与喉部),躯干护具(覆盖胸腹区域),手臂护具(包括手臂与拳头),以及下半身护具(自腰部以下部分)。这些护具共同为剑道修习者提供了全面的保护,确保他们在训练与比赛中能够安全地进行技艺的切磋与提升。
在此,我们期望各位读者通过此次介绍,对日本剑道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事实上,剑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日剧中亦常有呈现。以广受欢迎的电视剧《半泽直树》为例,主人公半泽直树对剑道怀有浓厚的热情,这亦从侧面展现了剑道在日本社会中的广泛影响与深厚底蕴。
若各位读者对剑道抱有浓厚的兴趣,不妨在网络上搜寻相关的比赛视频进行观看。通过这些视频,您不仅能对日本剑道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剑道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与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