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娉:我想问一下您的孩子这么的优秀,他们做错事的时候会嘴硬吗?
沈奕斐:他们很会辩论、很能说,不太会承认自己是错的,绝大部分时候是。
罗娉:那会不会担心他们有一天把责任都推给别人?
沈奕斐:不会,因为我觉得他们都是对自己特别负责任的人,我觉得对自己负责任的孩子,对他人也都会负责任。
而且我们两个孩子都有一个特点,很少去惹别人。
就我们两个无论是姐姐还是弟弟,因为他们在家庭里得到了足够的关注,他们的爱的能量是很足的,所以他们很少会为了引起他人关注去做一些事情。
很多时候为什么有些孩子愿意要去惹别人,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他们两个人缘都还不错,所以没有特别跟别人去争执的情况。
然后如果我们家里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大家会去讨论这个话题,他们有情绪会爆掉的时候,但是也会很快的复原。
我是允许他们情绪爆掉的。我们家对于情绪的发泄是说,只要你不影响他人,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损害公共财物,你是可以随便发泄的,你在家里闹,哭也好,跺脚也好,你只要不影响别人,我们是同意的。
我跟我女儿也会有争执。
前一阵子我受到一些网暴,然后我女儿就特别不希望我在公共场合再来说话。有的时候我有一些看不惯的现象我是要去说的,结果我一说呢,很多人就会来攻击我。
我跟女儿说,说我们做人不能这么自私的,你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妈妈是做这个研究的,如果我不说出来就意味着没人会说了,那我们在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人会去为我们发声了。
我说我女儿比较自私,然后那天我女儿就特别伤心。
后来她就跟我来解释说,我只是很想保护你。因为她在豆瓣上、知乎上都看到了攻击我的文字,她在看到时特别难受。她为了保护我,就跟我说,你能不能不要这么做了。而我误解说你怎么能这么自私,然后我们就会吵,吵完以后她解释说,妈妈我真的想保护你,我不知道我怎么保护你。
然后我就后来跟她解释,我说这是妈妈的不好,妈妈没有想到,你已经成长到能够来体谅妈妈了,妈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妈妈觉得你还像小孩子一样。
所以其实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我一被网暴的时候都不伤心,只有那天我特别伤心。
我后来还嚎啕大哭,跟我先生讲,是不是因为我一直出来说话,会伤害到你,伤害到孩子。
然后我先生跟我讲,我反正不上火,你相信我。
我们会有那些争执,但是我们事后是互相可以去讲清楚。
隔代养育,要讲权责一致原则
罗娉:现在是二胎时代,孩子多,孩子小的时候,有父母帮你们带孩子吗?
沈奕斐:有,我们家一直是妈妈帮我们一起带的,以前孩子小的时候我婆婆来过,但是后来她因为自己开了刀,所以身体不行,来的就比较少。
罗娉:会有这种隔代之间的育儿差异产生的矛盾吗?
沈奕斐:肯定有,我妈有一个特别朴素的逻辑,而且这逻辑还是对的。
我妈说,我培养一个教授,所以她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都是对的。
但我觉得在这里,还应该有权责利一致的原则。
就是我们家是这样的,你承担这个责任,你就有这个权利,如果是我不能承担这个责任,我就也不能享有这个权利。
比如说我妈负责喂养,在喂养方面我就比较少说话。
同样的其他事情是我承担的,我拿过来责任,我也拿过来权利。
我就跟她讲,如果你觉得不对,要么你来接手做,如果觉得你接手接不了,只能我来做,那你就得尊重我的做法。
我们互相有个边界。
如果她一定要批评,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我就说,妈如果这样子的话,我们各自的权 威在孩子面前没有了。我做的这些事情希望你尊重我,如果我觉得你这个做的不好,我要求你怎么做,我会自己亲自做。
同样的,如果你觉得我做的不好,你也可以接手,你来管这一块。
但你接不了,比如陪伴作业。
既然这样,那你就轻轻松松地享福,那个时间段我在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你放轻松的时候,我说这样他将来考试考得不好、学得不好跟你没有关系。
罗娉:所以其实你也非常认可妈妈所做的付出和她承担的责任,也很尊重她,因为承担了责任她就有这个权利自己去安排这些事情。这样的话你们两个人各自有空间。
沈奕斐:而且我觉得我妈的喂养是非常好的,我妈是根据她的经验以及她觉得正确的事来的。我妈也看书,她自己床头有一本专门的育儿书。喂养这一块她自己去研究,我觉得我妈的喂养是非常到位的。
我们家女儿是过敏体质,严重的过敏体质,每天她睡着以后要给她机器喷雾,外婆不得不抱着她一直到喷雾喷完,然后再睡觉,其实大人是非常辛苦的。
罗娉:太辛苦了。
沈奕斐:但是我妈就能一直做的很好,所以我觉得挺不容易的。
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发展的很好,家庭和工作能平衡的很好,很重要的是,我背后有一个特别愿意付出,很有牺牲精神的妈妈,然后又有一个鼓励我去发展的先生。
我很感恩这一点。
罗娉:我觉得可能大家第一个感觉就是,你很幸运有这样的家人和爸爸妈妈。
刚才我换位思考,我也是为人儿女,为人儿媳的角色,我觉得你做得很好的一点就在于,你一开始的时候就信任长辈,你信任你的爸爸妈妈,你信任孩子的爷爷奶奶,先欣赏他们,然后跟他们慢慢的沟通你觉得需要把控的一些点。
我觉得因为你前面的欣赏和感激,所以那些长辈们反过来就会给你留更多空间。
父亲参与育儿,就是帮爸爸找存在感
罗娉:在后台,有一些家长问,孩子的爸爸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所以跟孩子接触的时间并不多,导致孩子喜欢跟妈妈在一起,跟妈妈关系更近,跟爸爸的关系一般。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拉近父子的感情呢?
沈奕斐:我觉得这个应该叫我先生来讲,他最近做父亲参与的很好。
第一点就是,我相信无论是公公婆婆也好,还是我先生也好,他们对孩子的爱一定不比我少,这一点是一个大的前提,我不觉得因为我是妈妈,所以我更爱孩子,我的先生他就不那么爱孩子。
只是每个人爱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特别不喜欢现在流行的丧偶式育儿,我不太喜欢那个词,我觉得有的时候爸爸管的不多,但是如果你说他就是像死了一样,很多时候不公平。因为像我先生以前特别忙碌,我们家就给他取个外号叫印钞机,他就是ATM机,就是他是挣钱的。
罗娉:他要把经济上给你们保障好。
沈奕斐:一个家庭里,挣钱那个人,他也是很重要的。虽然我挣的钱也够我独立生活,也能够养孩子,但是他给孩子挣的那些费用,其实某种意义上讲真的比我要多得多。我觉得对于男性挣钱对家庭的贡献,妈妈首先是要肯定的。
就妈妈如果经常跟孩子讲,你爸爸就是什么都不管,你爸就很内向,你爸就是不跟你聊天,你爸就是忙着挣钱不要我。这样的话,在孩子心目中爸爸就是一个面目可憎或者面目模糊的一个人。
我经常跟孩子就讲,比如说我们出去我先生没空,然后我们三个,我跟两个孩子出去,我就每次都说我感谢爸爸,因为爸爸挣很多钱,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点菜,随便点,那是爸爸的爱。
我会塑造一个爸爸依然在场的感觉。
我跟我先生讲,你回来你不要老想着去教育他,因为你偶尔出现,你要教育他,他就会心里很不舒服,孩子会抗拒你的。你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跟他搞好关系。
所以我们家有个原则,我们家玩家庭桌游,以前是爸爸回来才能玩,爸爸不回来就不能玩。然后他也愿意参与到里面,即使他不是那种那么善于沟通的,他玩的时候也特别认真。
其实你不用处理,因为孩子会发现爸爸虽然有的时候不常表达,是爸爸是平等的对待他的。
罗娉:爸爸有他的方式。
沈奕斐:他们能找到和谐共处的方式,所以妈妈不要干涉太多,得让他们去磨合,他们也需要时间找到他们的沟通模式,这个沟通模式跟妈妈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我先生这几年真的特别好,一开始他看不惯儿子,我就跟他讲,你所有看不惯你儿子身上的地方,那都是我的遗传。
你找老婆的时候喜欢一个不那么上进的,然后有点犯错的,你不找了我嘛,那你就得承担你找了老婆以后,她的基因会到你孩子身上这样的结果。
罗娉:你并没有先责怪你的先生。
沈奕斐:你得要承受,要么你当年就不要找我嘛,那没办法现在孩子身上就有我的特点。现在是我们家儿子有的时候,更多的话愿意跟爸爸讲,因为现在爸爸陪的时间更多,很多事情他会本能性地首先想到爸爸,而不是想到妈妈。但是有些事情我儿子会想到我,所以我觉得其实是要给爸爸一些时间去找到他跟孩子的互动方式,让爸爸体会到育儿的快乐,而不仅仅是责任。
罗娉:所以说要留空间。
沈奕斐:对的。
罗娉: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他们两个人相处的模式,甚至去衡量自己的另外一半,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沈奕斐:我们最近一直在讨论怎么做夫妻共育,很想把这个概念呈现出来。所谓的夫妻共育并不是说我们俩做一样的事情,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爸爸和妈妈给孩子的爱是不一样的。
有的地方我会无条件的爱,我儿子怎么做我都能接受,有的地方我是有条件的,就这个地方你做的不行,妈妈会很生气。我先生是反过来,可能在我不能接受的地方,他觉得特别能接受。
所以其实跟刚刚讲到的父母是一样的,我们是权责利明确的,就是谁来管,我们就尊重他这一块。
然后我觉得这边的夫妻共育是,我们在大方向是一样的。
比如说我跟我先生在三观上很一致,我们都不太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伤他人的利益。
但我们具体处理方法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会比较尊重对方。
我们很少在孩子面前去诋毁对方,我们会说这是不同爸爸妈妈不一样,对这个事情想法也不一样,但不见得我们谁对谁错,宝宝你自己可以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种,但喜欢那种,不见得就是对的,不喜欢也不见得是不对的,它只是不同。
罗娉:所以你们互相也不会强求必须一致,反而是能够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选择。
如果您对本文内容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