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为孩子寻找怎样的教育
2016.04.06
浏览
来源:
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
摘要:在教育这条路上,很多时候何尝不是家长和孩子的博弈。家长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教育“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被“推着走”的同时却离最快乐的自我越来越远。其实,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成长,家长需要聆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心声,学生需要在“家长要我做的”和“我要做的”中找到平衡点。
在教育这条路上,很多时候何尝不是家长和孩子的博弈。家长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教育“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被“推着走”的同时却离最快乐的自我越来越远。其实,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成长,家长需要聆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心声,学生需要在“家长要我做的”和“我要做的”中找到平衡点。
在3月27日举办的第34届上海新东方国际教育展上,4位沪上知名国际学校校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他/她们对于中国这一代学生的教育展望,给家长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本土国际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校长 厉笑影
独立的个性、高效的学习、批判性思维,这3点是本土学生最需要关注的。很多家长往往都盯着孩子们的成绩,别的孩子考了130分我的孩子就要考135分,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学校和家长过分关注应试结果,导致我们的孩子逐渐失去创造力、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本土国际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如何提高?在我们频频搬出“国际教育”口号的今天,是否需要回头想一想:我们走出去,是为了有一天能更好地回来。
最好的教育与最坏的教育
平和双语学校校长 万玮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执着得栽培自己。对于万玮老师得出的这句总结,我觉得非常感同身受。
万玮老师说,30-40岁的妈妈们最容易焦虑。的确是这样:担心孩子吃得不健康、学习是不是优秀、课外培训班读得够不够多、能不能上名校、将来是不是有所作为……其实,我们担心的过多了。
万玮老师指出,教育分为控制、激励与信任“三策”,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规划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赵均宁
出不出国?
何时出国?
直接出国?
国内过渡后再出国?
赵老师强调,选择课程与前往国家要匹配,不可一味追求名校和难度,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更重要。
国际主流教育课程分析
华东康桥国际学校国际部校长 庄胜利
除了分析和对比了AP、A-level、IB三大国际主流课程,庄老师特别提到国际教育还特别注重非学术型关键能力的培养,特别才能的培养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
归根结底,出国留学是初衷,是目的。在将孩子打造成能被国际名校接受和认可的人才过程中,家长不能过于迫切急躁,而要找对方法,最关键的还是孩子的个人成长。
欢迎随时咨询新东方上海前途出国留学在线老师,或者拨打热线电话40010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