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被警告是因为把外卖盒随意扔在宿舍垃圾区。RA递给我一张物业规定,其中第三条明文禁止“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否则罚款50加币。这种“日常法律”在加拿大无处不在。租房合同是第1道关:押金条款中“cleaning deposit”不可退,而“security deposit”必须全额退,如何区分?答案在合同的第1页,如果写“可用于抵扣清洁费用”,那这属于不可退部分。签约时记得拍下房屋初始状况,尤其是地毯有污渍、墙面有划痕的地方,避免退租时被无故扣钱。日常出行方面,党派倾向可能引发人际冲突。我室友常在ins发绿党集会照片,某次公开讨论“碳税”时被本地室友质问“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农民污染太多?”后来才知道,当地农业区对绿党政策敏感,最好在涉及能源、土地开发的话题上保持中立。另一个冷门但关键的法律点是“公共场所的物品处置”。在公园、图书馆等地,随意丢弃饮料杯可能被罚款,但校内的“蓝色回收箱”是安全的。学校的法学院常举办“law clinic”,周二下午免费帮学生解读法规,曾有同学带着超市会员协议去询问“积分过期是否合法”,这类免费资源一定要用。此外,每个城市的“市民服务热线”(311)能解答90%的日常法律疑问,比如房突然要求看监控是否违法、宠物犬的疫苗要求等。最后,把法律融入生活的一个小技巧:下载法院官网的“petition of the month”,每月了解一项新法案,比如最近的“电动自行车限速新规”,这不仅是知识储备,也是社区参与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