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工作采用何种方式?
1.通常何时启动?
高校招生实施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模式,各省(区、市)的录取工作一般在 7 月上旬开启,8 月底前结束。
目前,众多省市已公布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北京的志愿填报工作于 6 月 27 日开始。
河南志愿填报从 6 月 26 日启动,普通本科批和艺术本科批志愿填报时段为 6 月 30 日 - 7 月 3 日,普通高职批则在 7 月 5 日 - 7 月 7 日进行。
湖南的志愿填报工作于 6 月 26 日开启。
山西志愿填报工作于 6 月 27 日启动。
贵州志愿填报时间为 6 月 28 日 - 7 月 2 日。
山东志愿填报工作于 6 月 29 日开始。
安徽志愿填报时间为 7 月 4 日 - 7 月 7 日。
更多地区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可关注 “阳光高考” 官网获取。
志愿填报前,需做哪些准备?
1.掌握政策要点
考生及家长务必全面、系统地了解本省(区、市)的高考政策,明确哪些政策至关重要,哪些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同时留意重要政策在当年是否有所调整。
2.收集可靠信息
信息来源与获取途径的可靠性极为关键。一般来说,考生及家长可选择的权wei渠道主要有: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各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
3.初步筛选志愿
“初选志愿” 是依据自身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的过程。在完成政策了解和信息收集后,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志愿应已有大致方向。此时,考生可初步筛选出一些在本省(区、市)有招生计划的院校,并仔细研读这些院校的招生章程,认真对比各院校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数据,挑选出与自身兴趣、分数及批次相适配的院校。
4.开展模拟填报
“模拟填报” 是依据本省(区、市)的志愿设置,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呈现并进行一次真实模拟操作。高考志愿通常通过网络填报,且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予补报。每年志愿填报期间,都会出现操作失误、密码丢失等状况,再加上填报高峰期网络系统可能较为繁忙,考生容易手忙脚乱,所以提前进行模拟填报可做到防患未然。
志愿填报,需考量哪些因素?
1.以成绩为核心依据
高考成绩是决定考生能否被录取的关键要素,直接界定了考生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范围。
2.全面评估院校情况
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时的重要考量内容,它关乎考生将与哪些人共同学习、在何处学习以及学习哪些知识等问题。考生在选择院校时,不仅要了解院校的发展历史、地理位置,还要关注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包括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
3.综合权衡兴趣与就业等因素
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内容,通常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紧密相关。重点大学有其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各自的特色专业,至于优先选择院校还是专业,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4.结合自身身体等条件
专业与身体状况存在一定关联,部分专业会受到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限制。此外,部分院校根据专业学习需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提出特定要求。
5.合理设置志愿梯度
建议考生采用高、中、低搭配的方式填报志愿,这种安排较为科学合理,能够有效降低退档风险。
何时能收到录取通知书?
高校一般在录取工作结束后一周左右,向录取新生寄发录取通知书。若考生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高校官方网站上查询到录取结果,但一直未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及时联系录取高校公布的招生咨询电话,查询本人录取通知书的邮寄情况。
填报专业,这些要点不容忽视
要了解专业在体检、语种、选考科目、单科成绩等方面是否有特殊要求。
一些定向就业的专业也值得重点关注,如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农林技术等专业。
关注专业修业年限,例如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相关专业,修业年限基本为五年制。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开设五年以上的 “长学制” 专业面向高考生招生。
留意专业录取分数情况,可参考高校、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表》、专业录取分数排名等数据,依据自己的分数和位次选择匹配的专业。
由新东方前途出国举办的【第62届新东方国际教育展】致力于将孩子们努力考出来的高考成绩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在高老志愿填报前,我们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些高考志愿的规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抢占活动名额!
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疑惑,欢迎大家在线咨询专业老师,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顾问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声明: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