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课程体系因项目类型、外方合作院校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不同项目类型课程设置到底有何区别,如何根据课程体系进行项目的选择,如何做好升学规划?本文小编将带你深入剖析,一探究竟!
课程体系核心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外项目通常采用 1+3、2+2、3+1、4+0 等多样化的学制,其课程体系涵盖了语言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板块,以达到学生赴海外留学或毕业必不可少的素质储备和能力要求。
1.语言强化课程: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外项目,第①年通常会设置为语言学习阶段,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在部分项目中,若学生在入读之后语言未达标,则需要额外修读对应时长的语言课程,或延长国内课程时间。
2. 通识教育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思想政治课、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及心理学与生活等人文社科类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深入专业领域提供扎实的知识储备
依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如商科类课程会涉及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例如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国际本科项目会涉及会计学基础、管理学原理等课程;而中国传媒大学 2+2 艺术设计国际本科项目会开设相关的动画概论、视听语言等课程。不同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设置也不同,学习难度也不一样。
常见项目模式课程对比
不同类型的项目,国内课程学习的重点也不同,如3+1,国内就读期间会完成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本科阶段海外就读期间专业课程学习只需要1年的时间,这种模式更适合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有更充分的时间适应英文教学的课堂环境。
其他更多不同学制项目类型可参考下表:
项目项目类型 |
国内阶段时长 |
国内课程重点 |
适合人群 |
1+3 |
1年 |
语言预科 |
成绩较好,适应能力强 |
2+2 |
2年 |
语言+专业基础课 |
希望节省费用,逐步过渡,冲ci海外名校 |
3+1 |
3年 |
语言+大部分专业课 |
语言基础薄弱,担心直接去海外无法适应,期望稳妥地拿到本科学位 |
规划建议
择校调研:擦亮双眼挑选靠谱的项目,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家庭的经济及未来规划,可筛选3-5个项目详细对比,不仅要仔细甄别国内就读/海外升读对接院校,也要重点查证课程对接细节、升读标准、往届升学率。
语言提升:建议英语基础较薄弱,尤其未接触过英文教学模式的同学,在项目入读前可以先提升学术英语能力,如论文写作、学术演讲、批判性阅读等。
学术准备:在入读后,一定要重视GPA与语言学习。从学术成绩方面,海外院校通常都要求学生在国内阶段的课程成绩良好,部分优质院校则要求学生的平均成绩需要达到 80 分以上。在读的同学需要重点保住GPA3.0+/4.0(尤其专业核心课)。提前学习海外院校的公开课(如Coursera),适应海外教学风格。
备选方案:也要注重其他方面的优势的提升,如个人陈述、推荐信、实习经历等,增加申请院校时的竞争力。若合作院校不理想,想用国内成绩另行自主申请其他大学,也需提前规划,充分准备。
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疑惑,欢迎大家在线咨询专业老师,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顾问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声明: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