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让孩子申请香港高校的家长注意了!最近有个重要消息:香港城市大学(简称港城大)宣布,从2026学年起,不再参加内地高考统招,改走“独立招生”路线。这不仅关系到想申港城大的学生,也意味着香港8所公立大学里,只剩香港中文大学还保留统招,其余7所都成了独立招生。很多家长可能会慌:“报考方式变了,该怎么准备?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升读机会?”别担心,今天广州前途小编就把港校报考的新规则、两种核心路径,还有具体的时间规划讲清楚,帮你提前做好准备。
一、先搞懂:港城大“退出统招”到底变了啥?
港城大这次调整,不是“不招内地生”,而是换了一种招生方式,核心变化有三个,家长要重点关注:
1.不占内地统招志愿,多了一次机会
以前港城大在“提前批次”跟内地大学一起招生,填了港城大,就占用了提前批志愿;现在改成独立招生后,申请港城大不用填内地志愿,相当于“额外多一个申请选择”——就算孩子申请了港城大,照样能正常填清华、北大、复旦这些内地大学的志愿,两边不冲突。
2.申请要自己主动,官网直接提交
以后想申港城大,得在高三的时候,自己去港城大官网填申请,不能等高考后靠志愿填报了。学校暂定每年11月中旬开放申请通道,具体时间要关注官网通知,错过就没机会了。
3.录取不设名额上限,看综合能力
之前统招时,港城大给每个省市定了名额;现在独立招生后,各省市不设名额上下限,按“择优录取”来。录取不只是看高考裸分,还会看英语单科成绩(比如可能要求120分以上,具体看专业)、面试表现,还有孩子的综合素质(比如参加过的竞赛、社会实践),评估维度更全面。
4.对整体港校的影响:只剩港中文还走统招
现在香港8所公立大学的招生模式已经很清晰了:只有香港中文大学还保留“高考统招”,其他7所(包括港大、港科大、港理工,还有2026年加入的港城大)都走独立招生。这意味着,想申除港中文之外的港校,都得提前做独立申请的准备。
二、港校报考的两种核心路径:统招vs独立招生,别搞混
不管是现在还是2026年,申请香港高校主要就两种路径,搞清楚它们的区别,才能避免走弯路。
1.路径一:统一招生(只适用于香港中文大学)
这种方式最“简单直接”,跟申请内地大学差不多,适合不想额外花时间准备申请材料、面试的家庭:
怎么报:孩子参加高考后,在“提前批次”填报香港中文大学的志愿,跟填内地提前批高校(比如北师大、外交学院)的流程一样,不用额外做别的;
看什么录取:只看高考裸分,不用提交个人陈述、推荐信这些材料,也不用面试,分数够了就录;
要注意的风险:如果被港中文录取了,孩子的档案会被提走,就不能再参加后面一本、二本批次的录取了——比如孩子同时填了港中文和复旦大学,要是港中文先录了,就算分数够复旦,也去不了了。
2.路径二:独立招生(适用于7所港校,2026年加港城大)
这种方式是“额外申请通道”,灵活性更高,也是未来多数港校的主流模式:
适用学校: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2026年起新增香港城市大学,共7所;
怎么报:高三的时候,主动去目标港校的官网注册账号,提交申请材料(比如高中成绩单、个人陈述、获奖证明),不用等高考;
最大优势:跟内地统招完全不冲突!就算孩子申请了港大、港城大,照样能正常填所有内地大学的志愿。如果港校和内地大学都录了,最后可以自己选去哪所,相当于“多一个升读保障”;
录取看什么:是“综合评估”,不是只看高考分。比如高考总分要达到一定线(通常是当地一本线以上,热门专业会更高),英语单科多数要求120分以上(满分150);还要参加港校的面试(线上或线下),面试会用英语问问题,比如“你为什么选这个专业”“怎么看待某个社会热点”;另外,孩子的竞赛经历、志愿者活动、科研项目这些,也会作为加分项。
三、独立招生时间规划:高三这一年,家长和孩子该做什么?
独立招生不是“高考后才开始”,而是要贯穿整个高三,家长和孩子分工配合,才能不耽误复习,也不错过申请。
1.启动期:高三上学期(10月-次年1月)——家长多帮忙,不打扰复习
这个阶段主要是“搭框架”,家长可以多承担,别让孩子分心:
家长要做的:帮孩子查目标港校的申请要求(比如英语成绩、需要哪些材料),注册申请账号,初步填写基本信息(姓名、学校、联系方式);如果需要推荐信,联系孩子的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提前打好招呼;
孩子要做的:专心复习高考,偶尔抽10分钟跟家长确认信息(比如获奖经历的时间、奖项名称),不用花太多时间在申请上。
2.冲击与截止期:高三下学期(2月-6月)——高考后补材料,别错过截止
这个阶段分“高考前”和“高考后”:
高考前(2月-5月):家长帮孩子整理材料,比如扫描高中成绩单、获奖证书,写好个人陈述的初稿(孩子后续可以修改);
高考后(6月初-6月中旬):这是关键!多数港校的独立申请截止时间在6月上旬到中旬(往年多是6月10日左右),高考一结束,孩子要赶紧把高考成绩填进申请系统,修改并提交个人陈述,完成最后一步申请。家长要提醒孩子别只顾着放松,错过截止期。
3.考核与录取期:高考后(6月底-7月)——孩子准备面试,家长对比选择
孩子要做的:港校会根据高考成绩筛选学生,收到面试通知后,赶紧准备——比如练英语口语,准备常见问题的回答(比如“为什么选我们学校”“未来的职业规划”),可以找家长或老师模拟面试;
家长要做的:帮孩子查港校的录取专业、学费、住宿情况,同时关注内地大学的录取进度。等港校和内地大学的录取结果都出来后,和孩子一起对比(比如专业实力、地理位置、费用),做最终决定。
四、给家长的3个核心建议:把握“双轨”机会,别慌也别等
港城大退出统招,其实是给了孩子“多一个选择”,关键是提前规划,别犯这几个错:
1.别只盯着内地高考,“双轨并行”更稳妥
就算孩子成绩好,也建议试试港校独立招生——反正不占用内地志愿,就算没录,也不影响内地大学的录取,相当于“多买一份保险”。比如孩子想冲清华,同时申港大,如果清华没录,港大录了,也是不错的结果。
2.别等高考后才开始,提前半年准备
很多家长以为“高考后再申港校也来得及”,但实际上,申请需要整理材料、填系统,高考后孩子还要准备面试,时间很紧张。最好高三上学期就启动,家长多帮忙,孩子专心复习,两边不耽误。
3.别忽视英语和面试,不是只看分数
港校独立招生很看重英语能力和综合素养,就算孩子高考分高,英语没达标、面试紧张说不出话,也可能不录。平时可以让孩子多练英语阅读和口语,比如看英文新闻、跟老师用英语交流,提前适应面试节奏。
不管是申港校还是内地大学,核心都是“让孩子有更多优质选择”。提前把规则搞清楚,分工配合好,就能既不耽误高考,也能抓住港校的机会,让升读之路更稳妥。欢迎【在线咨询】广州前途留学顾问老师,我们老师会为大家提供详尽的介绍和解答。同学可以点击《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免费领取留学资料,如果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的【留学评估】、【费用计算】及【GPA计算】,以便给大家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