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赴港读大学的内地生注意了!香港特区政府2025年施政报告中,关于非本地生招生的教育新政正式出炉,2026/27学年起将放宽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限额——这对想赴港求学的内地生来说,无疑是增加录取机会的好消息。今天广州前途小编就详细拆解新政核心、参考过往录取数据,并给出不同阶段的申请建议,帮你理清思路。
一、新政核心内容:非本地生名额放宽,配套政策更灵活
这次新政的重点集中在“扩大非本地生录取规模”和“优化求学体验”,具体有三个方向值得关注:
1. 非本地生自费限额大幅提升
从2026/27学年开始,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名额有明显调整:
授课课程(比如本科、授课型硕士)的非本地生自费人数上限,从“相当于本地学额的40%”提高到50%——简单说,原来一所学校本地生有100个学额,非本地生最多招40人,现在能招到50人,名额直接增加25%;
资助研究院的研究课程(比如研究型硕士、博士),超额收生的自资学额上限从100%涨到120%,意味着想申请香港研究型项目的内地生,也有更多自费入学的机会。
2. 本地生权益不受影响
很多人担心“非本地生名额增加会挤占本地生资源”,但新政明确规定:政府每年提供的1.5万个资助学额,会完全保留给本地生,非本地生扩招的是“自费学额”,不会影响本地生申请资助课程,不用顾虑资源冲突问题。
3. 配套政策更便利
除了名额,新政还推出了几个实用配套,让内地生赴港求学更灵活:
非本地学生(除了持学生签证/进入许可的人),也能报读兼读制的副学位、学士学位或研究院研究课程,比如在职想提升读历的内地生,多了“边工作边读书”的选择;
直资学校(办学资金部分来自政府、部分自筹)可以申请上调班级数或每班人数,进一步扩大非本地生自资录取规模,选择范围更广;
政府会通过“宿舍发展基金”增建超1.43万个学生宿位,以后赴港读书,申请宿舍的成功率会更高,不用花太多时间找校外租房;
还在持续和内地探讨“副学位学历互认”以及“自资院校内地招生优化”,未来内地生读完香港副学位,回内地升读或就业的认可度可能更高。
二、过往录取数据:非本地生申请持续增长,扩招有基础
想知道新政下录取机会到底有多大,不妨看看2024/25学年的港八大非本地生录取数据——这是新政实施前的“基数”,能帮你判断扩招后的趋势:
1. 整体规模:非本地生超2.6万人,申请量双位数增长
2024/25学年,香港八大高校的非本地生总数已经达到26643人,而且近几年非本地生的申请人数一直保持“双位数年增长”,说明越来越多内地生选择赴港读书,这次名额放宽,正好能承接这部分需求。
2. 重点院校数据:头部高校非本地生占比高
几所大家关注较多的香港高校,非本地生占比已经不低,新政后名额还会增加:
香港大学:非本地生占比30.4%,人数达7034人,是八大中非本地生最多的院校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非本地生占比21.7%,人数4701人,文科、商科类专业的非本地生申请热度很高;
香港科技大学:非本地生占比28.5%,人数3610人,理工科专业的非本地生录取竞争一直比较激烈。
3. 第三方佐证:录取通知书数量增长明显
从教育机构的数据来看,2025申请季(新政公布后的第1个申请季),新东方学员获得香港八大录取通知书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0%,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非本地生录取机会增加”的趋势,新政的红利已经开始显现。
三、分阶段申请建议:不同背景内地生,这样把握机遇
新政对不同阶段的内地生友好度都很高,关键是结合自身情况选对方向,以下是针对性建议:
1. 本科申请者:按高考成绩分档规划
高考成绩未达直申标准:可以重点关注“直资学校非本地生扩招”和“副学位桥接”——新政下直资学校的自资名额增加,副学位与内地学历互认的进程也在加速,先读副学位(比如香港的高级文凭课程),后续再通过“2+2”模式升入香港八大本科,难度比直接申请低,也能节省成本;
高考成绩达一本线以上50分:可以冲香港前三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这三所院校的非本地生基数本就大,新政后授课课程名额再增10%,只要成绩和文书准备到位,录取概率会比之前更高;
高考成绩接近一本线:建议聚焦香港第四至第八所高校(比如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这些院校的热门专业(如工程、护理、传媒)在新政下名额增幅明显,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更容易拿到录取。
2. 国际课程学生(IB/A-Level/AP等):抓住窗口期选专业
读IB、A-Level等国际课程的学生,不用受高考成绩限制,更适合利用新政的“名额窗口期”:
优先选择之前竞争较激烈的专业,比如香港的商科、工程、医学相关专业——新政后这些专业的非本地生名额增加,原本可能差一点没录取的学生,现在有更大机会;
提前和目标院校的招生官沟通,了解新政下专业的具体名额调整,比如某些理工科专业是否增加了研究型项目的自资名额,针对性准备申请材料(如科研经历、竞赛奖项)。
四、新政是机遇,提前规划是关键
这次香港教育新政,给内地生赴港求学带来了三个核心机遇:名额更多、选择更灵活、后续保障更完善。但要注意,“机遇”不代表“无门槛”,还是需要结合自身成绩、专业兴趣做好规划:
想申请本科的同学,尽早确定“直申”还是“副学位桥接”,提前准备高考或国际课程成绩;
关注目标院校的官方动态,尤其是2026/27学年的具体招生细则(比如专业名额分配、申请截止日期),避免错过关键时间;
留意“学历互认”“宿位申请”等后续政策进展,这些会直接影响你的求学体验和未来发展。
总体来说,新政让香港高校对内地生的“包容性”更强了,只要合理利用红利、做好准备,赴港读书的目标会更容易实现。欢迎【在线咨询】广州前途留学顾问老师,我们老师会为大家提供详尽的介绍和解答。同学可以点击《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免费领取留学资料,如果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的【留学评估】、【费用计算】及【GPA计算】,以便给大家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