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排名界的动态可谓精彩纷呈,这不,泰晤士高等教育于近日正式发布了2026年跨学科科学排名(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ankings),这一消息瞬间吸引了众多目光。>>【立即咨询】
图源:泰晤士官微
此次排名由泰晤士高等教育跨学科科学排名(ISR)携手施密特科学研究员(Schmidt Science Fellows)共同推出。作为该排名发布的第二年,其核心目标在于深入探究跨学科研究在当下的作用与表现,全面分析高校在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为推动跨学科发展所采取的各项举措。
跨学科科学
跨学科科学,简单来说,就是将多个科学学科的知识、传统和研究过程有机整合,或是把一个或多个科学领域与特定的非STEM学科相结合。它既可以是多位学者跨学科合作共同攻克科学难题,也可能是一位学者凭借自身能力跨越多个学科来研究特定问题。
2026排名规模与学科覆盖
在2026年的跨学科科学排名中,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共有来自94个国家/地区的911所高校成功上榜,相较于去年92个国家/地区的749所高校,增长态势十分显著。该排名不仅涵盖了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等科学学科大类,今年更是将跨学科范围延伸至非STEM领域,像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以及临床与健康科学等学科都被纳入其中。>>【立即咨询】
排名指标
跨学科科学排名的评估方法论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分别对应研究项目生命周期的投入、过程与产出三个阶段维度,每个维度下又细分出不同指标,3个一级指标下共计11个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图源:泰晤士官微
投入(占比19%):其中跨学科科学研究资金占8%,来自产业的资金占11%。
过程(占比16%):衡量成功的指标占4%,实体设施占4%,行政支持占4%,晋升流程占4%。
产出(占比65%):跨学科科学研究出版物数量占10%,跨学科科学研究出版物比例占5%,对其他学科的效用占5%,跨学科科学研究的质量占20%,声誉占25%。
排名亮点
在本次排名中,美国高校表现强劲,共有七所高校跻身前十。麻省理工学院(MIT)继去年首次上榜后,今年成功蝉联前茅;斯坦福大学稳居世界第二;加州理工学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别位列世界第三、第四;杜克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位居世界第六、第七;普渡大学西拉斐特校区跻身第十。
图源:泰晤士官微
亚洲方面,新加坡成绩斐然,是独有有高校上榜世界前十的亚洲国家/地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别位列世界第五和第九。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位列世界第九,成为欧洲排名zui高的高校。
从全球百强榜单来看,涵盖六大洲高校。亚洲以49所高校上榜领跑百强榜,北美以24所位居次席,欧洲15所,非洲与拉丁美洲各5所,大洋洲3所(因三所高校并列第99名,实际百强榜单包含101所高校)。
图源:泰晤士官微
总体而言,亚洲在2026年ISR榜单中共有478所高校上榜,超过总排名数量的一半,成为zui具代表性的洲际。
印度是本次排名中上榜高校数量zui多的国家/地区,共有88所高校上榜。中国香港共有5所高校上榜,分别是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其中香港城市大学进入世界前20强,位列世界第11名。欧洲共有五所高校跻身全球前二十,意大利两所,荷兰、德国和瑞士各一所。
排名TOP一00榜单
以上便是本次排名的核心亮点。作为备受瞩目的“新兴排名”,它清晰地呈现出全球发展趋势——跨学科已然成为破解复杂问题、驱动创新的核心路径。>>【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