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录取院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录取专业:项目管理(UCL 工程学院)、智能产业与数字化转型(NUS 系统科学学院)
就读院校:同济大学(本科)
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成绩信息:均分82(GPA 3.2/4.0,同济机械电子专业班级前30%)
语言成绩:雅思7.0(听力7.5/阅读7.0/写作6.5/口语6.5)>>立即预约多国联申指导服务
留学规划与提升
转型萌芽:
实践一:机器人项目中的“管理初体验”
大二时,Z同学参与“同济-某新能源企业联合机器人充电桩研发项目”,原本负责机械臂结构设计。然而,项目启动一个月后,供应商齿轮箱延迟交付,导致电路编程和调试停滞。指导老师将“进度协调”的重任交给他。他迅速绘制项目甘特图,拆解机械设计、电路编程、调试测试三个模块的时间节点,标记关键路径,并成功说服供应商加急生产,同时调整调试阶段时间,将软件测试改为串行,腾出缓冲期。最终,项目提前两周完成,并获得企业“优质项目奖”。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技术落地需要管理的串联,他开始渴望成为“能让项目跑起来的人”。
实践二:数字化实习中的“产业洞察”
大三暑期,Z同学进入上海某汽车制造巨头数字化转型部门实习,负责部署生产线IoT传感器。然而,生产组长泼冷水:“工人连手机都不太会用,装了也没人看。”他没有辩解,而是蹲点车间三天,记录设备停机时间、工人操作习惯和班组长考核指标。随后,他提出“轻量级方案”:仅在高频故障设备上安装传感器,数据同步至班组长手机APP,用红黄绿三色预警替代复杂报表。这一方案降低了工人学习成本,使冲压机停机时间减少20%,实习报告《汽车制造生产线数字化转型的“轻量级路径”》还被企业收录进内部案例库。这次实习让他深刻认识到,数字化不是堆砌技术,而是解决产业真实痛点。
申请策略:
难点突破:构建“技术-管理”逻辑链
Z同学的申请难点在于如何让招生官相信他“技术背景”与“管理/产业目标”的衔接是自然且合理的。我们通过“问题-行动-结果”的叙事结构,串联他的经历:
机器人项目:零部件延迟→画甘特图、协调供应商→项目提前完成,获优质项目奖;
数字化实习:工人抵触→蹲车间观察、提轻量级方案→减少停机时间20%,报告被企业收录。
这些经历证明,他的转型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自然成长,而非一时兴起。
强化优势:突出均分含金量与产业认知
同济机械电子课程难度很高,如《高级控制理论》班级均分仅75,《机器人学》实验考核需现场调试机器人完成路径规划。我们在文书中强调,82分是在严考严判环境下的硬核证明,代表他掌握核心课程,具备扎实技术基底;大三85+的成绩提升,更说明他后期的投入与成长潜力。针对NUS的“智能产业与数字化转型”专业,我们结合实习中的汽车制造案例,分析东南亚制造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如越南纺织厂通过IoT传感器监控设备状态可减少15%停机时间,泰国电子厂通过大数据预测需求可降低20%库存成本。这些结合实际的思考,让招生官看到他对行业痛点的关注。
顾问点评
实践是转型的指南针:机器人项目、数字化实习不是为了申请而做,而是在实践中找到兴趣点,从做技术到管项目再到推产业,每一步都有具体行动与结果。
文书是故事的载体:摒弃笼统描述,用“齿轮箱延迟”“车间蹲点”等具体故事,让招生官代入成长历程。
选校是需求的匹配:UCL的工程管理、NUS的产业数字化,正好匹配他“短期做项目经理、长期推产业转型”的职业规划,选对院校比冲名校更重要。>>立即预约多国联申指导服务
院校解读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UCL是英国G5院校中工程学科最知名的学校(QS 2024工程学全球TOP5),其项目管理专业课程重实战,用真实案例教学,教授多为工程行业资深教授;就业广覆盖,毕业生多进入工程咨询公司或制造业企业,从事项目经理、工程顾问等岗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是亚洲智能产业研究的“桥头堡”,其智能产业与数字化转型专业课程贴产业,结合东南亚产业趋势教学;资源联企业,与淡马锡、阿里等合作提供企业项目实习;就业向未来,毕业生多进入智能产业战略、数字化转型顾问等岗位。
👉【立即预约】多国联申指导服务,获取你的专属名校申请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