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际知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正式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26 QS可持续发展大学排名。这一榜单不仅是对全球高等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对未来教育趋势的重要指引。
图源:QS官微
本届榜单规模宏大,覆盖了106个高等教育体系的近2000所高校。其中,美国以240所院校的上榜数量领跑全球,但令人惊讶的是,其排名下降率高达54%,成为整体下降率很高的国家之一。相比之下,中国(内地)的表现则尤为亮眼,共有163所院校入选,新增院校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9所,远超其他高等教育体系。这一显著增长不仅体现了中国(内地)高校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策略上的不断完善,也彰显了数据透明度和可获取性的大幅提升。>>【立即咨询】
在具体排名中,两所中国(内地)院校成功跻身全球前200强。复旦大学以第140名的佳绩成为排名很高的中国(内地)高校,而上海交通大学则紧随其后,位列全球第183名。这一成绩无疑为中国(内地)高等教育界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QS高级副总裁Ben Sowter对中国(内地)高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随着中国政府致力于打造绿色超级大国,这些高校正获得巨额投资支持。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中国承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高等教育在这一议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科研、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高校正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聚焦中国(内地)高校: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内地)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持续攀升,这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战略核心的大规模投资与创新驱动的持续作用,也彰显了中国教育实力的显著增长。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国(内地)高校正逐步成为新领军者。
根据中国的“双碳”治理框架,高等教育被赋予了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校园脱碳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高校纷纷增设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新专业,以强化国家战略所需的绿色人才供给链。近期研究更凸显了教育在实现中国“双碳”治理目标中的关键作用,证据表明高等教育投入越高,碳强度降低幅度越高。与此同时,最新的ESG改革正强化各行业的透明度,推动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相融合。
在知识交流这一指标中,中国(内地)高校表现出色,展现了强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然而,在社会影响方面,中国(内地)高校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平等、教育影响以及健康与福祉这几个领域。这将是未来中国(内地)高校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立即咨询】
图源:QS官微
全球排名亮点:新面孔与新格局
在今年的排名中,瑞典的隆德大学自该排名创立以来首次登顶,成为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领跑者。而多次蝉联榜单前茅的多伦多大学则下降一位,位列全球第二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则跃升两位至全球第三,展现了其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实力。
图源:QS官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共有八个地区至少有10所院校首次进入排名。其中,中国(内地)新增49所新晋院校,成为新增院校数量最多的地区。印度以26所新上榜院校数量位居第二,法国和土耳其则分别以19所和18所紧随其后。此外,德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也均有超过10所院校首次上榜,展现了全球高等教育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蓬勃生机。
排名方法论:全面评估与科学排名
QS可持续发展大学排名的评估方法基于高校在三大评估维度上的表现:环境影响(占比45%,整合环境可持续性、环境教育、环境研究三大维度)、社会影响(占比45%,整合平等、知识交流、教育影响、就业能力与成果、健康与福祉五大维度)以及良好治理(占比10%,涉及道德规范、招聘实践、透明度、决策机制等相关因素)。这一评估方法确保了排名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