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并不是中国独有,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一般都设有这项考核。作为更高一级学府录取的参照标准,他们各有特点,甚至有些“残酷”程度与我国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国SAT:
每两个月可考一次
就在中国的高考考生们进入考前的最后冲刺时,6月2日,号称“美国高考”的SAT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考。
SAT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是几乎全部美国大学,特别是常青藤联校承认并要求申请者提供成绩的考试,它是决定录取和评定奖学金发放的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由于国内高中生选择赴美读本科的学生越来越多,光有“托福”成绩远远不够,越来越多的中国高中生加入到“美国高考”大军中。
SAT的测试,包括阅读、写作和数学,每部分满分800分,总分2400分。平均每两个月就可以考一次,费用45美元。只要交钱,不限次数,随便考。报告显示,中国学生SAT的平均得分仅1213分,与美国学生的1509分相比,差距高达300分。其中,阅读和写作成为中国考生“重灾区”。原因在于,SAT的阅读和写作部分重点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这一部分恰好是中国高中生最缺乏的训练。
澳大利亚STAT:
只有选择题和作文题
澳大利亚的“高考”被称为“高等教育特别考试(STAT)”,该考试在全国通用,但并不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而是由各大学自行决定学生是否需要提供STAT成绩。
STAT考试分为选择题和作文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要求考生分析图表或者阅读短文后应用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完成题目。考试时长两个小时,外加十分钟的读题时间,共70道题目。
作文题则考查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清晰有效地表达思想的能力,包括两篇短文,时长一小时,另有五分钟的读题时间。此外,申请法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参加针对法学专业的考试。
目前澳大利亚各大学基本上都要求学生参加STAT考试,作为大学录取成绩(UAI)的补充,UAI则由学生在中学期间的几次期末考试成绩决定。
日本:高考要分两轮
在日本,上大学不难,但是上好大学却很难。另外,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学历的国家,特别是名牌大学学历。一个人拥有的学历会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的好坏和薪水高低。这种文化使得日本的考试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有“考试地狱”之称。前几年流行一个说法“四当五落”。意思是一天只睡4个小时就能考上大学,要是睡5个小时,就要落榜了。
目前,日本高考要进行两次,第一次是全国统一考试,在每年1月下旬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举行。考试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根据日本文部省制定的《高中教学大纲》命题,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的考试并不分文理科。
第二次为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第一次考试结束10天后,公布全国考试结果,考生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决定第二次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第二次考试由各大学自行组织,时间为每年的2月和3月。考试形式也由各大学自行决定,有笔试、面试、小论文写作、实际操作等诸多形式。
西班牙:
监考老师可回答问题
西班牙的高考制度由两部分组成:必修课考核和选修课考核。必修课考核占高考成绩40%,其余60%则来自高中平均成绩,满分为10分。必修课考核是进入大学的关键,另一部分是选修课考核,可在总成绩的基础上加4分,学生所能考到的最高分就达到了14分。选修部分对热门专业的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必修课包括西班牙语、哲学或者历史、外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或者葡萄牙语)。选修课可以任选一门:人文艺术专业、社会科学专业、自然科学专业、医学专业、工程和建筑专业等。
西班牙高考题量少,考试强度小。数学只有4道大题,英语也只有三种题型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和一篇由100-150个单词构成的命题作文。
西班牙高考的考场气氛轻松,考生如对试卷有疑问,可以向监考老师咨询。例如,学生对词语不理解,老师会告诉他们这个词的确切含义。尽管气氛宽松,西班牙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十分严厉。如发现有考生作弊,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立即停止其考试并取消其考试资格。
韩国:
听力时段飞机禁飞
韩国的高考都是在每年11月举行,每年都有数十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录取率只有50%。
为缓解高考当天的交通压力,除了济州岛外,韩国各地的政府机关、公司乃至证券交易所的上班时间,都由上午9点推迟到了10点。地铁高峰运行时段调整为早上6点到10点,比平时延长了2个小时。在首尔,所有考场外200米内严禁机动车驶入或者停车。所有飞机都不得在早上8时40分至8时53分之间起飞或降落,因为该时段将进行韩国高考听力部分的考试。
韩国高考又称“大学修业能力考试”,考生要在一天内考完4门科目。高考一大早,许多高三学生在家长陪伴下来到考场,一些低年级学生也来到考场外为师兄师姐加油打气。有一所高中的低年级男生甚至脱光上身,集体为参加考试的师兄们呐喊助威。许多家长也来到寺庙和教堂,为儿女“金榜题名”默默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