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菲
你在纽约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中东的艳阳下黄沙四起。
——致即将被土豪包养的日子
不久前和朋友看速度和激情7,在女黑客Ramsey第一次提到Abu Dhabi的时候同时笑出了声。电影里的每个场景都那么熟悉:和其他候选者们在主角们晒太阳的那片海滩聊天,看无人机清洁Dominic飞车穿越的三栋高楼,在沙漠的星空下围着篝火晚餐…....
至今仍清楚的记得123名来自44个不同国家的学生聚在一个报告厅里轮流介绍自己带来的一件可以象征家乡的小物件的场景。手工编织的地毯,造型古怪的挂件,工艺精美的茶壶……搭配这辈子能听过一次就死而无憾的各种语言,感觉自己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周游世界,和各国人民作了深切友好交流。后来因为完全不记得自己的Sample Class是关于什么内容几乎是发抖的走进教室(后来想想可能是冻的,室内恒温15度谁受得了),起初的紧张和不知所措在教授开始讲课后烟消云散,完全融入课堂讨论的状态让原本已经苟延残喘的学霸特质复活,感觉和教授情投意合,啊不,应该是志趣相投。
而回望整个申请季,经历的磨难、起伏和不确定比自己原本想象的多了许多。从一开始的选校到后来的文书写作都并不顺利,但十分庆幸我在前途出国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遇见了被我尊为太后娘娘却待我如亲妹妹的晓哲老师,和给了我无数帮助的顾问们,以及相互扶持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们。
选校的过程是双向匹配的。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喜好,再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进行筛选。我自己的选校标准主要是看专业排名,地域环境和校园文化。因为希望在本科阶段学习心理学,在对选校时会特别关注那所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并留心学校所在城市附近的研究、实习机会和就业前景。作为习惯于自主学习,善于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的南外学生,我更倾向于选择学术环境相对自由的学校。而选择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则是看中了该学校在本科阶段可以给我提供的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我坚信与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人生信仰的人交流可以拓宽视野,所产生的思维碰撞也会变得尤为珍贵,而旅行本身就是接触不同人事物、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阿布扎比所提供的海外学习机会和高达80%的国际生比例正迎合了我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当我决定在ED2阶段申请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时候,包括父母在内的身边很多人都表示不能理解,因为该校作为一个建校只有五年的极为年轻的大学,未来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晓哲老师的建议下,我与学校老师沟通,在招生官来南外宣讲的时候得到机会和招生官直接交流,询问了一些自己和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在晓哲老师的帮助下,我对这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作了细致的分析,在确定自己真正喜爱并适合这所学校,同时愿意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情况下,我毅然决然的选择申请这所学校。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当时晓哲老师为了帮我修改推荐信,让我的优势更好的展现出来,特地对这所学校做了深入研究并和我聊了很久以了解我的专业方向和人生规划,而且在我因为家庭原因对自己的决定各种犹豫不决的时候鼓励我,无条件的支持我。
也许是从初中开始的耳濡目染,“中国灵魂,世界胸怀”这八个字早已在我心里扎根。8岁时去新疆做交流学生,11岁时随南京市青少年交响乐团赴新加坡演出。而初三升高一的时候因为认识了晓哲老师,对探索世界开拓视野的渴望又被更大的激发出来。高一时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高一暑假在哈佛大学暑期学校学习,高二寒假作为青奥乒乓大使赴迪拜宣传……这些经历让我对不同的文化保持尊重,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差异性,并能在去校园面试时迅速适应与来自44个不同国家学生的相处。学校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我习惯于参与课堂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从中学习,并勇于提出问题。而晓哲老师更是让我养成了自主学习探索的习惯。我对心理学的热情源于小学,可到初三之前都仅仅停留在看一些畅销书籍和心理学题材的电影和美剧。第一次与晓哲老师交流,她在知道我的专业兴趣之后只是问了一句,心理学是什么,我竟没有办法很简练的回答。从那之后我便意识到怀有热情和真正热爱之间的差距在于愿不愿意静下心来钻研一个领域。于是我开始在网上听一些公开课,逐章阅读专业书籍,试着研读一些论文,并在晓哲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研究自己的课题——睡眠、触摸和爱情对幸福感的影响。后来我抓住去美国参加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的机会在50名来自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中做了问卷调查,丰富了研究样本,最终在《青年与社会》上发表论文。
最让人感动的是workshop的同学之间的传承与帮助。无论是遇到弄不懂的题目,还是申请季中的困惑,抑或是选校的纠结,都可以向学长学姐求助。在去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面试前,我需要在三天之内完成一篇学术性文章,要求我站在领袖的角度,选择一个立场对当今世界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进行论述,并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支撑,简述自己会采取的举措和举措的后果。我原本打算以法国杂志社遇袭案为背景讨论信息筛选问题,但因为该学校敏感的地理位置而犹豫,于是我向在美国上大学的学长请教。他表达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并跟我分享了许多他最近读过的文章和他曾经写过的一篇相关主题的论文,但是他也提醒我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避免触及敏感话题。经过讨论我决定放弃信息筛选的主题,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站在非政府组织领导人的角度呼吁政府建立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系统。现在的我,也早已习惯于将自己的学习资料整理好交给学弟学妹,帮助他们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时不时的跟他们分享实用的信息,也希望自己可以在workshop的传承上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帮助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