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德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戏剧。十年前,我坐在在家旁边的山顶上破旧的亭子上,望着远处纯净的湖水绵延数里,感慨世界之大。五年前,我躺在学校的操场上望着天上的云,叹息自己无处可去。而今日我对未来则真正充满了希望。
小时候,如果有人问我,我大学要上哪里。不同于别的孩子的北大清华,我会回答:哈佛。当时的我,在北京远郊的一个镇上,生活不过是山水情意,但我深深相信,世界很大,而我一生注定要去探索。如果说有什么特质是属于我的,并且我也为之自豪,那么就是敢于梦想,尽管在很多时候,前方的道路迷雾重重,并且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我从不言弃。
不成功可能占据了我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但敢于梦想与不断奋斗成了我生活的基调。刚决定出国时,因为从小就没学习过也不热衷于任何才艺,每天生活就像熊孩子一样。所以不同于其他优秀的同学,我没有什么特长,成绩曾经是年级垫底,唯一值得称道的只不过是足球踢的不错。高一我考了第一次托福,成绩80分,没有任何活动与申请的亮点。也在那时,我来到了新东方。一个老师听了我的介绍后,给我讲了半小时如何在半年后托福考上90分,并且在一年半以后努力申请前50的大学。我打断了他,指着墙上那个耶鲁大学案例说:“我要像他一样,我想上耶鲁。” 那位老师沉默了。
当我觉得sat要考2400的时候,结果差了500多分。那个早上,我坐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奔走的人群,不禁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刷着刷着微信,看到了李开复不幸的消息,才意识到“everybody has a battle to fight”,往后机会多得很。正如:“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 结果,留学路上再三遇到挫折。第一次做活动预计要来100人,结果只来了三个。去宁波坐绿皮火车参加辩论,在陌生的城市连着拿了一个星期最后一名。sat分数越考越低。。。。sat分数都成了小事,考着考着就没那么在乎了。现在想起,最美好的是十一点爬上太平山看香港夜景,凌晨三点回到酒店在13楼看着下面路过一班又一班列车,以及七点多去新加坡夜间动物园发现飞机要起飞了又赶回去。
曾经的一切,哪怕当时觉得多么心酸,到现在也只不过成为了一个故事中的剧情。曾经一个sat语法老师说:“等你们到了明年才会意识到现在有多苦。” 而到了今天,我反而觉得原来的一切都是幸福的,因为我所经历的能够成为一个好故事。
我本来是一本书都不读的人,结果上了高中后成了不能没有书的人。我享受在宁静的下雨的周日早晨读瓦尔登湖,在深夜里诵着莎士比亚,在最繁忙的时刻抽出一点时间品着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人生不能没有了意义,失去了意义就失去了动力。而文学则给了我这种实实在在活着的感觉。经历了这几年,我也最爱思考,自己到底要怎样去生活,尽管大多数时间我的思考都是在浴室进行的。
我曾想过,到底我是谁。sat成绩可以代表我吗?不。我要去的大学可以吗?也不是。所有外在与我的条条框框都不能代表我,它们最终是与我毫不想干的。我也不喜欢被他人的想法所局限,主流的价值观也不一定是对的。而于我来说,最有意义的就是be myself做我喜欢的事情。这件事虽然说起来很容易并且并不高深,但却很少有人敢去做。 于是我就申请了比较文学、哲学、古典学这三个专业,当有人世俗的质问我时,我只好说:“我为什么要在乎工作?生活只有这么短,难道要等到未来后悔吗?” 就好像我常说的:“反正也不要gpa,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纯粹地去学习。”
去年,在申请季最繁忙的时候,我沉浸于文学创作的快乐。一边读书,一边写书,一边还在写文书。那时,整个屋子都飘香着咖啡的味道。而且那时经常和一个美国作家聊聊创作,谈谈人生。他说:“life is about experience”, 我说: “I can not agree with you more.” 而当我开始写书之后,才更加意识到,我所写的就是我的生活。尼采讲:“知道为什么活着的人,方能生存。” 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并且我愿意把自己的生活也想成一本书,于是我的生活被赋予了文学的意义。我常常质问自己:我有没有做有意思的事来丰富它?从此之后,我的态度就变为了去尝试一切新鲜有意思的事务,读深刻有意义的书,不要怕失败心碎,因为苦难和困境也可以成为很好的章节。于是我打破了常规的生活,追求着与众不同的剧情。慢慢地,我的性格变成了我最喜欢的曲子的歌词:“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前些日子,我读到了一本书,叫Extremely Loud &Incredibly Close。书中讲了一个孩子在经历了父亲911去世之后寻找自己意义的故事。而书中的主题就包含了existentialism的思想:“人生是荒诞无意义的,一切的追求都是枉然。” 此为存在之虚无与存在之困难,但我仍相信人生的意义。正如作者所表达的,我们有对于自己未来的决定权,即使是面对极大的苦难与困境,所以我一直坚信并肯定不断奋斗的意义。如果历史教会了我什么,那么就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足够敢想。
而在申请季结束之后,我开始做一个留学公众号。其关注人数现在已经超过了5000人。我想把自己的思想以及学到的东西带给更多的人。在这半年里,我参与了大概20余场讲座,我经常在最末告诉听众们,“做你们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希望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功利的留学结果,或是短暂的名利,我愿意让每个人都意识到生活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追求到。与此同时,我还参与着诸多有意思的事情,包括斯坦福毕业学长的创业项目,希望能积累经验,为自己日后做有意思事情而准备。
时隔一年,我又想到瓦尔登湖的最后一句话,心境放佛也回到了那个寂静的没有声音的午后。“The light which puts out our eyes is darkness to us. Only that day dawns to which we are awake. There is more day to dawn. The sun is but a morning star.” 的确,太阳不过是颗晓星。而光明永远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