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拥有一纸洋文凭是多少国内学子梦寐以求的向往,几年异国的求学经历,足以让海归们享受到“万千宠爱”的。然而,近些年留学之风的盛行,随之产生的“海龟”、“海待”等字眼刺痛了太多人的心,留学生似乎已经变得不那么炙手可热。更有一些调查报告的数据明确显示:近七成的海归回国后起薪在3000—8000元之间、超七成的HR表示在招聘时不会优先录用海归。
付出了几年的时光,花费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留学费用的学生和家长不禁会问:手里的“洋文凭”真的失去作用吗?
尴尬:“洋文凭”遭遇贬值?
对于那些怀揣梦想、勇于走出国门的学生们来说,渴望享受到更优秀的教育,希望通过努力求学改变命运扩展眼界的初衷一定是值得肯定的,毕竟,那些发达的西方国家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质量极高,而且他们的人才培养机制灵活且成熟,特别是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在世界享有盛誉的海外名校,从那里走出来的毕业生一定是拥有真才实学的。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学并非全部质量上乘,也有很多高校的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有关美国和澳大利亚出现“野鸡大学”的报道时有发生,我国的教育部也曾对此事发出留学预警。
另外,随着我国留学人数的不断攀升,“海待”现象不可避免的发生,由此造成国内人才市场对“洋文凭”的追捧热度降低。很多学生在国外不太知名的大学毕业后,发现回国找工作的前景并不乐观,专业知识派不上用场,很多人只能用英语优势去求职;还有的人在国外读了MBA,发现回国后的收入比出国前还要低。
不划算:洋文凭换不来高薪?
据《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起薪在3000元左右,近五成海归月薪不足5000元。有人还做出这样的分析:假使一个学生出国留学的总费用为60万元人民币,比较乐观的估计,如果学生回国后的月薪是1万元,那么至少需要5年才能挣回留学成本;如果月薪是5000元,则需要10年收回投入成本。这些残酷的现实数字背后是教育投入和回报的比例失衡,“海外镀金”的神话似乎在一夜间破碎。
心存“文凭崇拜”的人还有很多,用洋文凭换高薪仍是很多家长送孩子出国念书的原动力。但是海外的文凭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持有人通过一门外语在一个国家进行学习后获取的证书,证明他达到了某专业学识的水平。对于更多的用人单位来说,文凭并不等于能力。
再回忆一下自己当初选择留学的初衷吧,是顺从父母的心愿“被留学”,还是完全出于本意?是做好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足够的心理准备,还是跟风随大流?
职场比拼:实力才是硬道理
既然洋文凭已经不能成为工作能力的象征,那么还有必要去留学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出国留学的经历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益处多多,这段难得的经历可以让平日娇生惯养的孩子们有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自觉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西方的教育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挑战的学术精神,这些优势都会成为将来在职场打拼的有力武器。
新东方前途出国澳新部的留学专家曹怡新老师说过:国外大学的排名比国内的好,洋文凭可以打败土文凭,但是土经验却是可以打败洋文凭。海归回国后如果没有经验,回国就业一样会被本土学生打败,可能最终也只能去人才市场,从最普通的工作找起。
单纯的海归身份已经不能成为打动用人单位的硬件,务实的HR们并不关心你为留学花费了几许,能够做什么、能够创造什么价值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
留学,不只是为了怀揣洋文凭说着流利的英语回国找工作,怎样合理规划适合自己的道路,如何理性的看待留学才是最关键的。
(本文为新东方前途出国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