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前后,是国外大学开学的日子,怀揣着对国外大学的憧憬,许多留学生所期待的美好的大学生活开始了。各校都有丰富多彩的迎新活动,在这个“迎新周”里,留学生可以了解学校的各种设施的使用,熟悉校园环境,认识同学、熟悉同住的室友等。留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是排遣初到异国的孤独感的好办法。
各国迎新会 认识学校和新同学
美国
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专业的李文心介绍,全美3000多所院校,大部分都会要求新生,尤其是国际学生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参加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举行的新生说明会。在活动上,学生们将会被分成多个小组,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参观学校并举行问答环节,这将是国际学生结交新朋友和初步了解学校的机会。待新生活动结束后,学校将会举行一场迎新晚宴。
目前就读于美国一所文理学院Bowdoin College的陈周博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会安排长达一周的野外生存活动,所有一年级新生必须参加。参加完毕后有正式的入学仪式,还有一年一度的龙虾大餐。此外,学校还会提供一系列的讲座,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的管理政策。
瑞典
瑞典延雪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的伍雪莹介绍,瑞典学校通常都会有新生介绍周。在这周里,学校会安排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同学带新生去熟悉该城市的环境、去银行办理业务、熟悉医院、超市等,而校内各个社团都会摆摊招揽新人。瑞典的森林覆盖面积高达60%,学生在瑞典可以参加的户外活动非常多,包括去森林里摘苹果和蓝莓。
加拿大
曾就读于加拿大阿卡迪亚大学的张启宇介绍,加拿大大学会要求学生会在每次开学的时候组织新生欢迎会。新生欢迎会当天,会由1~2名师姐或师兄负责一个7人小组,带新学生来一次校园游,带他们熟悉学校环境、设施、服务机构等。之后,师兄师姐会以邮件等方式联系新学生,跟进学生一段时间。另外,学生会会组织一次社团开放日,用邮件通知新学生,可自由选择参加社团。开学后的1~2周内,学生会会组织晚间派对,邀请新学生参加,学生可借机认识更多同学。
荷兰
现就读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药理分析专业硕士课程的这位同学介绍,在荷兰入学的时候,学校会安排一连几天的迎新活动,包括音乐节、体育活动、烧烤等,之后每个专业都会有自己的介绍会,介绍各种专业前景、就业方向后,学生就会跟导师见面,互相熟悉。
社团活动 扩大朋友圈层 练就一技之长
参加社团:会计专业学生协会
李文心介绍,他参加过会计专业学生协会(Accounting Student Association,简称ASA)和学校的舞蹈俱乐部(Dance Club)。ASA是一个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组织,大部分美国商学院每个专业下面都会有一个这样专业性的组织,欢迎所有学商科的学生参与。学生进入这个组织,几乎不用面试,但有些需要交年费,一般为20美元,或者视乎组织的性质而有所增加。如果学生想竞选组织里的E-board(类似主席团),必须通过申请,面试和竞选演讲才能进入。在ASA里,学生能结交到本专业很多优秀的学生,这些人都很可能会成为学生在专业课上的团队成员或者日后工作的伙伴。
参加社团: 舞蹈俱乐部
参加舞蹈俱乐部要由主席团的人进行面试和考核,除了每周定期的训练,平常经常会一起聚餐、做社区服务、义卖活动等。
参加社团:中国学生会
张启宇介绍,他当时参加了学校的中国学生会(Chinese Club),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旅游等,让会员参加。或者向会员提供一些福利,例如周末提供班车接送学生去市中心。如果学生只是申请做普通会员,那填写申请表以及交会费即可。但是如果学生想去做社团里的管理人员,就需要通过学校的选举。在学生会内,他担任的是普通干事,主要负责活动的执行,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协调能力、记忆沟通能力。
部分国家院校的特色社团
美国国际文化交流社: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都有。社团里有来自全世界的学生,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愿意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国家的文化并学习新的文化。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华国际交流机构:是由多伦多大学中国毕业生周志雄创办,组织学生在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开展中加学生交流、比赛、前往企业参观实习等。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演讲俱乐部:加入该俱乐部的会员都是想要提高演讲技巧的人,有学生也有大学的教授,每个人是演讲者也是聆听者。
加拿大志愿者社团:每所高中和大学基本都有,在自己的社区或是邻近的社区里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帮助他人,同时结交朋友。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论文研讨社:可以帮助留学生克服写论文的难关。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攀岩社:在攀岩中培养默契和团队精神。
如何融入新环境?听听师兄师姐的建议
“参加大学新生说明会时,会碰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大家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一次文化的碰撞。美国很多大学都设立了中国学生会,中国学生会的论坛或是QQ群,无疑是中国学生最容易也是最直接初步了解学校的地方。当然,学校的官方网站,尤其是国际学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们都能为你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另外,美国人崇尚户外活动,中国留学生切记别‘宅’在家里,多出去走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并保持联系。”——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专业的李文心
“要多关注学校发出的邮件,这些邮件往往包含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加拿大阿卡迪亚大学的张启宇
“在做团队作业或平时课下交流的时候,尽量多找外国人当团队伙伴,而不是扎堆在中国学生里面。”——瑞典延雪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伍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