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留学生群体“低龄化”,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被留学”。很多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留学生都感慨,出国读大学,来往的都是国际生,和当地学生交往太少,不利于积累人脉。这也是很多家长狠心让孩子早出国的主要缘由,早几年出国,和当地学生、社会交流更多,有利于今后孩子在国外扎根。
对此,专家介绍,小留学生有失败、有成功。但如果未做好留学前的心理准备,孩子不适应,还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现在的“小留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大多在父母身边长大,思想、心智和价值观还没完全成熟;在国内上初中或高中,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不少小留学生由于在文化适应上未做好准备,加上学业压力和海外求学的孤独感,心理问题逐步凸显。
以留国为例,大部分到美国读高中的都是从11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二)开始读起,而11年级是较难并充满竞争的一年。初到美国,文化差异、环境不同、听课困难等因素,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过早地把这些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孩子送出国就未必合适。”
专家建议家长作如下考虑:
第一,要让这些出去的孩子在自理、自律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在选学校的时候,要选一个在管理、素质、生活等方面照顾比较周全的学校。
第二,建议孩子最好能够在中国读完高中或大学本科以后再出去,毕竟父母的教育和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是起重要作用的。
第三,家长可让孩子利用寒、暑假到国外游学,让其提前体验西方的课堂教育、寄宿家庭生活、体育活动、城市氛围、历史传统、饮食文化等,让未来有留学计划的孩子可对自己有更好的规划与心理准备。
编辑推荐:
2011-2012年世界大学排行榜
出国留学必须避免的八大错误
疑难解答:留学专家一对一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