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儿子小凡从南京来到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在East Lee Middle School插班念7年级(相当于国内初二)。10月20日,头一天上学,他还有些胆怯,可到了下午,他就乐呵呵地走下校车。这之后,他在美国的每一天都很开心。”
说这话的,是记者的同事陈炳山。因为妻子任教孔子学院,他们全家赴美。最近,我们通过QQ讨论:小凡在美国读初中为何能天天快乐?
“有时间躺在地板上想心思”
孙巡(下称孙):听说美国中小学生上课特轻松,是这样吗?
陈炳山(下称陈):小凡在南京读小学高年级时,每天在校9个半小时。现在,他早上7点50分到校,下午两点40离校,在校6个多小时。
虽然美国中小学课程安排紧凑,不过,孩子们不怕上学,课堂上有很多玩活。4月20日,小凡全年级200多人到夏洛特Carowinds游乐园,玩了十几种过山车。老师说,科学课刚学了力学知识,安排孩子坐过山车,是让他们体会自由落体运动。
差别最大的,还是放学后。在南京读小学五六年级,小凡很少能在晚上9点半前做完作业。而在美国读初中,一周难得有一次作业,他一二十分钟就能搞掂。周末肯定没作业。美国老师说,周末大人都休息,凭啥让孩子做作业?
孙:作业少,回家就疯玩?
陈:美国孩子放学回家,干什么,自己做主。每天下午、晚上,小凡要么上网看新闻、看电影,要么找人打球。有时,干脆躺在地板上做白日梦。他说,念小学时,成天上课做作业,考试能力练得炉火纯青,但没时间想心思。
孙:这样的孩子真快乐!
陈:小凡读5年级时,学校搞过体检,全班54人只有6个“健康宝宝”,多数人因近视而健康不达标。成天上课做作业,眼睛哪能好?他现在就读的这所美国公立中学,班上“小眼镜”寥寥无几。他们近视,不是作业做多了,而是游戏机打多了。
“上课可以躺着读书”
孙:国内孩子学什么、怎么学、学多少,基本上由老师、家长决定。美国呢?
陈:我曾碰到一个在中国中学念过书的白人孩子,他给中国老师起了个外号:“不许先生”!因为这老师总板着面孔不许他干这个,不许他干那个。
改变美国教育的价值基石:教育不能屈从升学、就业等功利性目标,不能牺牲引导人的自由成长。
美国学校也有“规矩”,但“禁忌”比中国学校少很多。在小凡学校,除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体育这些必修课,有些课,像音乐、美术、计算机,学生可按兴趣选修。
上语文课,老师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读书时,可以坐着,甚至可以躺着。有一回,小凡跟同学带书坐在教室外草地上读,老师透过窗户能看到他们,所以并不干涉。
孙:这样的课堂,国内不可想像。
陈:美国老师信奉赏识教育。课堂上,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恐怕就是"good job"(你真棒)。孩子总被表扬,有时难免自我感觉良好,不知天高地厚,但从小就养成自信的气质。小凡说,论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美国孩子都不如中国学生,不过,他们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敢干。
在我们生活的北卡首府罗利,江苏来的初二女孩小玉上了几个月美国学校后,调侃她在国内做小学老师的妈妈:“如果来美国教书,还用中国那套办法,不仅要下岗,可能要坐牢了!”她母亲也认可女儿的话。
“没有一张奖状奖励学习好”
孙:给孩子减负喊了多年,似乎越“减”越重。你觉得原因在哪?
陈:跟学校乃至社会对孩子的评价体系有关。美国孩子负担轻,得益于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在美国第一个学期,小凡领回了3张奖状,一张全勤奖状,一张作业全做奖状,还有一张勤奋奖。他每门功课都是A,应该算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孩子之一,但没一张奖状是表彰他学习成绩好。
有奖就必然有惩。美国学校有些惩罚很有意思。儿子所在美国学校规定,一周内上学迟到三回,就会被取消某天在校吃饭自由选座位的权利一次。不过,作业做不出来,做错了,倒不会受罚。
孙:作业做不好这个错难道比迟到轻?
陈:上学迟到,说明学习态度有问题;作业做不好,是学习能力有问题。态度比能力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
孙:美国教育完全不重视考试?
陈:美国也有类似中国高考的考试,如SAT、ACT考试,但考法不一样。国内高校招生,按高考分数从高到低录取。而美国大学招生,要参考SAT、ACT考分,也要看学生平时在校表现,看其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及公益意识。也有美国教师担心,这一代美国孩子基础知识不扎实,将来可能竞争不过中国的同龄人,但危机感再强,他们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