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图书馆凌晨4点还灯火通明的图片,见过的请举手。”从哈佛研究生毕业的闫晓哲在炫目的舞台中央从容不迫。她数了数台下高举的手臂后,说,不过我要告诉大家,跟咱们国内一样,只有考试前,大家才争相占据通宵阅览室呢。
在中国大多数高三生正最后冲刺的时候,被国外名校录取的同学已经先期进入毕业狂欢季。某盛典近日在京举行,一群进入全球TOP50的高三生穿着正装与晚礼服,开始提前体验西方文化。据称,本届共有100名成员,汇聚了已被哈佛、耶鲁、剑桥、斯坦福、麻省理工、康奈尔、诺丁汉、多伦多等知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子。
像很多留学生一样,闫晓哲也是带着国内媒体对美国名校的误读走进哈佛校园的。到了以后她发现哈佛学生并不总在通宵学习埋头苦读,体验更是到了美国后的重要课程。“考入TOP50只是起点,未来几年才是体验的重点”。
这些学霸,国内很牛,而到了那里也许什么都不是,这种心理落差有时比学习差逃避应试教育出国的人更强烈。所以,出国前的心理准备最重要。那么,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减少适应障碍?会上,几位来自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毕业生,跟大家分享了生活学习的经验。
同样来自哈佛的学生秦唯佳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衣食住行的小心得——
住,宿舍的费用非常贵,在波士顿500美元只能租一个单间。大多数人要住两人间,所以斯坦福每年都会发一篇文章指导新生怎样处理同学关系。
行,开车千万不要像在中国那样强行并线,交通规则不太一样。然后要熟悉周边的环境。
秦唯佳当时去斯坦福的时候赶上劳动节,很好停车,结果第二天去加州大学伯克利,找了30分钟的停车位,没有找到。“我觉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斯坦福和伯克利的距离,而是伯克利停车场之间的距离。”后来好容易找到了停车位,后面写着一行字,reserve(预留车位),秦唯佳觉得也可以停一停,毕竟自己是客人。上前仔细看还有两个字母,NL。中国留学生不知道NL是什么意思,一查后,秦唯佳一踩油门赶紧逃走了——NL是给现在伯克利诺贝尔获奖者预留的车位。“实在是太可怕了,这就是美国。”
万一遇到绑匪怎么办?秦唯佳自问自答。给,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大家千万不要和绑匪讨价还价,给的时候注意方法,第一条不能有目光接触,你给500美元,再瞪他一眼,绝对不可以。第二条钱包不能递给人家,要扔过去,扔的时候注意,千万不要扔太远,扔到他脚边,而且扔的方向和你逃跑的方向一定不要是一个方向,否则容易撞到他。
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秦唯佳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广交天下朋友。去了商学院,你要知道现在你的国际学生朋友当中可能有一半左右的同学是从亚洲来的,还有17%左右是从美洲来的,有16%是从欧洲来的,另外从南部非洲、南美洲这些地方来。如果去斯坦福,你要知道除了国际学生之外还有其他种族的同学。一般来说,只要不是黑人学校,第一大族群都是白人。有1/4~1/5的同学是亚裔,亚裔是有美国护照的,这些人进入斯坦福的难度比我们大得多;还有10%左右的黑人同学,8%左右的墨西哥同学,还有国际学生,在斯坦福,这个比例是每年8%左右。此外,你还有8%的同学不会透露自己从哪儿来,还有土著美洲人、土著夏威夷人,你要和他们广交朋友。
二是得到教授的赏识。为什么?很简单,你想做牙医、心理医生,要考医学博士,通过考试之外你要有推荐信。不管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哈佛商学院告诉我们,好的推荐信就是动词多,细节多。所以,你要得到教授的赏识,让他把你做的每一件好事都写出来。
三是谨慎确定专业。一个恐龙骨架放在加州伯克利,证明这个学校生物课是不差的,这个专业很重要。美国有一句话叫本科决定阶层,硕士、博士决定职业。
最后一点,读书是根本。到美国上学,书永远读不完。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是金科玉律。教授给你10本书,告诉你第二册和第三册是教材,就肯定要精读,第四册和第五册是参考书,则可以泛读。代课老师和你导师的书一定要精读,别的导师的书或者非任课老师的书可以泛读,同时,这些书多读以后一定要正面引用,分数一下就上去了,非任课老师负面引用,多引用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