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凭借其优异的教学品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放的学术氛围,鼓励创新的学术态度,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前来深造。那么,德国大学课堂到底和中国有什么区别呢?
1. Vorlesung(讲座课)
Vorlesung一词来源于德语动词vorlesen(朗读、朗诵),那么顾名思义,Vorlesung和国内本科阶段上“大课”的教学形式很相似。班级人数在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教授站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坐在座位上奋笔疾书。
德国的课堂氛围通常比国内更加生动活泼,照本宣科的教授也非常少见,教授们非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甚至是质疑,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但是Vorlesung的内容一般都是比较理论的,针对某一个课程内容,或者针对某一个具体的Case深入讨论,则通常采取Seminar或Kolloquium的课堂形式。
2. Seminar(研讨课)
Seminar采取小班形式,人数通常在10-15人不等,课程内容一般是针对某一在Vorlesung上讲过的主题进行研究讨论。根据不同的专业,Seminar的形式也是大有不同。自然科学或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教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会将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拿出来,出一些题目让大家进行集体或者小组讨论。而在商科或工程类专业中,Seminar通常以学生为主导,学生可以自由选题,也有可能会在课前被分配到特定的题目,这些题目通常与该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挂钩。学生需要准备一个时长在15-30分钟不等的报告,并且排定每一个报告的时间表,轮到自己的时候,在课堂上就自己的题目进行演讲汇报,台下的同学会针对你的报告提出各种问题。
校企合作比较好的大学,比如TU9大学、U15大学、还有德国极具特色的精英商学院,还会提供与企业管理者交流的研讨机会。在这样的Seminar上,学生接触到的选题全都来源于企业日常运营中所遇到的具体实例,参与机会难得,通常需要提前选课,如果这个学期错过了,只能等下次机会。比如在我就读的商学院的一门Seminar课程上,仅允许12人报名参加。所以建议大家在学期初选课时一定要做好充足的了解和准备工作。
3. Kolloquium(学术讨论课)
Kolloquium通常在高年级才会开设,已经进入毕业考试或毕业论文阶段的同学才能参与,课堂氛围相对严肃,强度也较高。学生需要在上Kolloquium之前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论文题目和结论构想做演讲报告。
4.Übung(习题课)/Tutorium(辅导课)
这类课程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德国大学教授的日常工作过于忙碌,不但要从事教学工作,还肩负庞大的科研任务,因此,学校会给教授安排助手,帮助教授分担压力,同时也是对于这些助教们的锻炼和考察。Übung或者Tutorium课大多数是助教来负责,通常在课上会补充一些Vorlesung上没有讲到的知识点,或者对Seminar的内容来做补充。当然,在Übung或者Tutorium课,学生也有大量的答疑机会。在Vorlesung上没有听懂的,或者在Seminar上没有讨论清楚的,都可以拿到这两门课上提问。
担任助教的学生通常是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当然,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同学也可以来担任助教一职。所以,大家如果在哪个学科上有优异表现的话,不妨和你的教授沟通,说不定也可以正确到做助教的机会。
总体而言,德国大学的课堂形式、教学风格、教学结构还是与中国有较大不同的,建议大家前期深入了解,提前做好准备,多与学长学姐沟通,不论什么形式的课程都要积极参与,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德教育的差异,感受到德国高等教育的魅力。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德国教学环境,科学规划学习路径,更好地巩固学习内容,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学业上遇到的困难,最终实现顺利按时毕业,新东方前途出国强力打造的德国学术指导课程重磅来袭!
欢迎在线咨询。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