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1958年的第一部《哥斯拉》开始,到今年3月份上映的美国传奇影业出品的《哥斯拉大战金刚》,以大怪兽哥斯拉为主角的各类电影已有超过35部面世。
“哥斯拉”这个IP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推陈出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始终受到全球观众的热爱。那么哥斯拉这一怪兽形象是如何诞生、在它可怕的外表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怪兽之 王”哥斯拉(ゴジラ)的起源。
“第五福龙丸”事件
上世纪50年代处于冷战时期,美苏两强争霸、不断进行军备竞赛,足以毁灭世界的核威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所有的地球公民的头上。唯一真切感受过核武器威力的国家日本对此更是抱有刻在基因里的恐惧。
1954年9月14日,日本的远洋渔船“第五福龙丸”号(第五福竜丸/だいごふくりゅうまる)在长期的远洋捕捞后回到了母港静冈县烧津港。但当时船上的23名船员在刚抵岸后便悉数被有关部门送往首都东京的大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众多身穿防护服的军人也对整艘渔船进行了检查,并通过分析得知船上铺满了致命的辐射灰尘。
后来人们才得知,“第五福龙丸”号在1954年3月在太平洋比基尼环礁附近航行时,碰巧目睹了美国的氢弹试验,也就是后世为人所知的“比基尼核爆”。而由于距离爆炸区域过近,“第五福龙丸”号上所有船员及捕获的海洋生物均受到核污染。事后,日本政府在1954年年底宣布,有至少800艘在太平洋海域作业的海船因为核污染而不得不放弃作业返回日本。
“第五福龙丸”事件在日本国内掀起了激烈的反核浪潮。1955年,在广岛召开了第一次反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将日本国内的反核浪潮推向了一个高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哥斯拉”这一形象便顺应而生。
东宝“黄金三人组”
当然,哥斯拉的诞生离不开三位日本影视史上大师级的电影人——圆谷英二(つぶらや えいじ)、田中友幸(たなか ともゆき)、本多猪四郎(ほんだ いしろう)。
在日本国内高涨的反核浪潮下,东宝株式会社的电影制作人田中友幸也产生了制作一部社会反思性质的电影的想法。受1933年美国怪兽片始祖《金刚》和1953年美国怪兽片《原子怪兽》的影响,田中友幸将怪兽特摄的元素也融入了自己的电影构想中。而幸运的是,当时同在东宝电影任职的特摄导演圆谷英二也打算拍摄一部怪兽题材的电影。最终,核辐射怪兽电影这个提案被东宝所采纳,这便是日后火遍全球的《哥斯拉》的开端。
脚本成型后,圆谷英二拉来合作过的搭档本多猪四郎加入拍摄,东宝“黄金三人组”齐聚。最终,在1954年,由田中友幸担任制片、本多猪四郎担任总导演、圆谷英二担任特效导演的《哥斯拉》电影登上了全日本的大银幕,并逐渐引发了日本社会的激烈讨论。
核辐射恐龙“袭击”日本
哥斯拉的日文名为「ゴジラ」,是由大猩猩「ゴリラ」和鲸鱼「クジラ」的名字拼接而来,象征着拥有强大的力量以及庞大的身躯、还有来自海洋深处未知的恐惧。
在最初的《哥斯拉》电影中,哥斯拉被设定为一种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的罕见海栖爬虫类和陆生兽类的中间形态生物。本是远古生物的哥斯拉因氢弹试验造成的核污染而出现。与现在娱乐化后所呈现出的“地球守护者”“怪兽之 王”的哥斯拉现象不同,初代哥斯拉可以说是当时日本社会所面临的核威胁的具象化,其所拥有的恐怖的“原子吐息”能力以及其强大的破坏力在电影中就如同漫天而降的核弹一样,将高楼瞬间夷为平地,将城市化为人间炼狱。
在电影中,遭受哥斯拉袭击的东京,整个影片充斥着紧张和压抑的气氛,以及受到袭击的普通百姓所流露出的痛苦和害怕。
在电影进行到高潮阶段时,主角科学家芹泽大助(せりざわ だいすけ)博士使用一种能够破坏水中氧成分的物质“破氧”研发出能够杀死哥斯拉的武器——“氧气破坏者”(オキシジェンデストロイヤー)。芹泽博士也决意用他研发的终 极武器来终结哥斯拉的破坏。但讽刺的是,因为担心氧气破坏者被军方大肆滥用,芹泽博士抱着必死的决心带着破坏剂的设计图和哥斯拉同归于尽,在海底引爆了氧气破坏者,哥斯拉被其威力分解,尸骨沉入海底。人类付出了全部代价,使用禁忌的武器才毁灭了这人类自己造就的怪物。
但在电影最后,芹泽博士的同事山根恭平(やまね きょうへ)博士却自言自语道:“哥斯拉不会就此消失,只要氢弹实验在世界上继续,哥斯拉的同类总有一天会再次出现在世界上。”这正是哥斯拉给人类的警告,是人类自己创造出了毁灭人类的哥斯拉,也是人类创造出了更具毁灭性的氧气终结者,如若暴力只能被更残暴的武力所制服,那人类终将走向灭亡。芹泽博士则表现出了另一种科学家的觉悟,用同归于尽的方式带着恶魔兵器和怪兽从世界上消失才能迎来和平。
与后来逐渐商业化后成为大怪兽乱斗的哥斯拉电影宇宙系列不同,初代《哥斯拉》电影中反映的内容是压抑而严肃的。电影中不论是哥斯拉恐怖的形象,城市废墟中的惨状,还是政府瞻前顾后的不作为,都反映出当时受各种核辐射事件以及核武器威慑的影响下,日本国内对于核的恐惧以及人们的不安。
哥斯拉二代
在初代《哥斯拉》获得成功后的不久,1955年续作《哥斯拉的反击》(ゴジラの逆襲)问世。这部电影中出现的哥斯拉是影史里的第二头哥斯拉,普遍被称为“哥斯拉二代”。这部电影的基调仍然是人类与哥斯拉的矛盾,但是也首次出现了哥斯拉以外的另一头怪兽——古代恐龙安基拉斯(アンギラス),这也为后来怪兽电影中怪兽大战的模式奠定了基础。“哥斯拉二代”出场过共14部哥斯拉电影,直到1975年的《机械哥斯拉的反击》(メカゴジラの逆襲)才退出历史舞台。
“特摄片之父”圆谷英二
说到哥斯拉的起源,那绝对不能不提“特摄之父”圆谷英二。作为日本影史上大师级的人物,圆谷英二几乎奠定了所有日式特摄电影的拍摄方式。从《哥斯拉》开始,演员+皮套的拍摄方式几乎成为了所有日式特摄电影的标配,这样既能节省大量时间消耗和资金成本,也能做出最真实且可控的动作,虽然在现在来看这样的拍摄方法已经落后于潮流了,但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日本,的确是革命性的开创。
而现在我们熟知的“奥特曼”、“假面骑士”、“超级战队”这三大特摄系列,都可以说是圆谷英二的继承者。而1966年的《初代奥特曼》与1967年的《赛文奥特曼》这两部在日本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特摄作品,便是圆谷老爷子的作品。
延续半个多世纪的IP哥斯拉系列还将继续它的辉煌,但我们在观享畅快淋漓的怪兽大乱斗时,仍不能忘记哥斯拉这一形象最初所带给我们的深刻反思,思考人类与自然、暴力与和平的关系,始终以客观的视角看待人类的命运。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