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姓名:Y童靴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传播学
GPA:3.7/4.0,88/100
语言成绩:PTE 74; 雅思 7
海外交换经历:无️
科研经历:
1.学校的本科生基金项目,申请上了北创。作为参与者完成本段科研,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把成果写成论文投递AEJMC(一个国际会议),二作发表。
2.在导师实验室打工。跟着组发表过一些(5个左右)报告(不是paper),有一些有署名出了书(实验室整个组共同署名那种)。
实习经历:
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媒体编辑视频编辑——拍摄、剪辑短视频新闻,运营新媒体账号
所获荣誉:
校奖学金、科研奖学金、竞赛奖学金、美赛的奖、和一些七七八八的校内活动奖
成功录取:
LSE MSc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曼大 MA Digital Technologies,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利兹 MA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拒信:
港大 Master of Social Sciences in the field of Media, Culture and Creative Cities
港中文 MSSc in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UC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MA
华威 MA in Creative and Media Enterprises
最终选择:
LSE MSc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Research)(每年录取11个人左右,中国人的数量不到5个)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 方向选择与大学时间规划
学生从上大学起就打算出国啦,很想出去看看。家庭中父母也比较支持,所以很快就确定硕士出国的决定了。
学生是转专业的,所以本科学习经历一共有五年时间。
就按照正常的四年写的时间线:
大一:混迹各种社团、学生组织,到处旅游
大二:暑期刷了一个实习
大三:在导师实验室打工刷科研,发了一些报告;本科老师带着发了一篇会议论文;暑假签约留学中介,开始准备材料
大四:继续刷科研;中介处理投递,学生只需要提出修改意见就好;昏天暗地考英语(真的会谢)学生学英语的时长较久,历时考了一年多,说多了都是泪
- 背景提升
①实习:
只有大二暑期刷了一个实习,时间过长被建议拆成两段写进CV
②科研 :
1.大二时意识到科研薄弱,就舔着脸找老师问有没有可以参加的项目。老师人非常好允许去实验室和师兄师姐一起参与报告项目,一直做到大四上学期,虽然发布的不是论文而是报告,但刷出来很多科研经历。
2.大二很幸运指导老师非常好,大三时把研究成果投递了会议论文,中间学到很多研究方法,也算是发了第一篇论文。
③交换: 无
④GPA: 3.7,这个GPA在申请LSE中不算高,所以应该是文书+科研经历的功劳。
- 语言学习备考
雅思:学校要求7(6.5)
哑巴英语真实受害者,加上河南高考不考听力,所以只有阅读还行,找了老师带写作和口语。首考遇到口语考官多打断,口语5,总分6.5(7 7.5 5 6),一周后再考7(7 8 6 6),然后口语阅读折腾了很久始终没有小分6.5,转考PTE。
PTE:学校要求69(62)
口语发音、重弱读之类不好的不要转PTE,听力不好的不建议转PTE,阅读完形填空一塌糊涂的不建议转PTE。如果只卡写作快冲!!四月份找了PTE纠音老师开始学,期间自己刷题+找老师纠音。因为北京疫情拖到6月在西安考的,当天口语考的非常差劲,但PTE容错率很高,首考出分74。
- 选择国家和地区:
学生个人比较倾向一年制的项目,所以主要考虑的是英国和香港。
但同时投递英国和香港会出现一些问题:港校要早投,不然没位置被拒,但往往会要求半月之内缴纳留位费,留位费非常贵。可我个人最想去的学校在英国,英国出结果普遍偏慢,就会出现港校留位费的ddl到了可心仪学校还没出结果的情况。
所以考虑是,英港联合申请,建议接近最后一轮的ddl再投递,选校还有爱丁堡、KCL、阿姆,但还没投就收到了梦校LSE的offer,所以没有投递了。
英国的地区选择我觉得是伦敦>非伦敦
学校:
我个人的学校选择顺序:LSE>阿姆>UCL>港大=港中文=KCL>曼大
专业:
传媒(media and communications)>传媒相关(创意媒体、数字媒体等)>泛社科(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之类的),这只是学生个人的专业倾向~
- 材料准备
Personal Statement
因为整体经历,最有优势的也就是科研相关项目,所以将我自己的科研经历写的非常详细。
具体思路就是:想法诞生——决定怎么做——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案——个人收获——成果产出——科研价值。
每一段科研经历基本都按照这种模式写的。
Reference Letter
大三暑假离校前找老师要的,分别是我的专业老师和我的毕业论文导师,推荐信是中介写好了英文稿让老师签名的。我找的都是很熟悉我的老师,因为选的项目基本都需要网推,需要老师转发邮件,关系不好的老师会有点不好意思。两位老师真的都很热心也帮了很多忙~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 心路历程
在你的整个申请历程中,你觉得最困难或者最煎熬的事情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1.学英语。
学英语真的是长达一整年的煎熬,受疫情的影响考位非常不稳定,会经常取消,而去其他城市考试很可能因为行程码问题不被接受,能参加考试就已经比较幸运了。
所以大家真的要确定考试时间就尽全力准备,争取短期复习频次后考过,长战线考试频繁取消真的很影响心态,去别的城市一次次考试也比较贵。
我的雅思被取消了七次,PTE被取消了三次,后来又在北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run回家隔离半个月最后在临近城市设备比较好的考场终于出了分。
所以大家在能考的时候真的要抓紧时间准备,不要觉得时间还有很多还来得及,真的会来不及。我一个朋友去年就是因为觉得时间很多,没好好备考,到了三月份考试直接一路取消到七月被迫gap,现在形势一年比一年卷,今年就没有申请到和去年一样好的学校,真的非常非常可惜。
希望大家能尽快把英语考出来,在保证标化成绩的同时对照目标学校的要求补上软背景(实习or科研)。
2.等offer。
我的offer其实下的不算晚,但我身边的姐妹有的在10月就下了,所以真的真的很煎熬,我每天都在转锦鲤哈哈哈哈哈。好在最后结果是好的。
每个学校的offer下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大家前期选校的时候需要仔细考虑等待周期,做好心里准备,而不是盲目焦虑,如果被拒掉及时补申,避免全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