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生职场分享干货!金融工作这些年的职业建议!
- 原创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不知不觉,在这一行已经工作这么多年了。从sell side到buy side,期间也有过很多困惑和迷茫的时候,在这里记录下来,分享给有需要的小伙伴。
1. 我曾经最大的困惑:什么都要学,重点看哪些?重点攻建模、数据分析、编程,还是必要的金融知识?
这里给大家个建议,这个取决于你想找什么样的岗位:
•如果你是数理背景出生,学历也不错(不是说本科不好,但是最少是研究生)。可以重点攻坚模型,统计,还有勤刷code和算法。那么如果找工作的时机合适(很多地方招人),那么你是很有希望成为一名HF/IB/AM的前台quant researcher/developer/trader。
•如果你想做trader(不是量化,或者自己是本科学历),建议金融知识要攻克。多看一些CNBC啊,bloomberg的新闻报道,华尔街日报其实也很不错。让自己对市场,对金融产品都有了解。如果别人问起你来,你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捉急。desk的人很喜欢看你的反应速度,最好是他一问,你哪怕没话说不知道,也要瞎编一些说,当然有意义的是更好。
2. sell side还是buy side?
我是从sell side到的buy side。怎么说呢?
•sell side喜欢培养螺丝钉,就是统一训练,哪怕你是个傻子(当然有点过分了),你也能上岗做好你的那颗小小螺丝钉的工作。当然没你也差别不大。好处是什么呢?他们这样几十年了,培训那是相当有经验的。如果你还是个啥都不懂但是运气好被招进去了,你也能学会必要的知识上手。
•buy side喜欢有能力的人,最好你进来就能上手了。也有些愿意招新人的,AM比较多,HF的话你要很牛x,比方老子多少paper,进来就能建模型写code快速上手。那乖乖,喜欢的不得了。或者你是奥赛Gold牌,比方说有那么几家(pay很高的)就超级喜欢Gold Champion,本科没问题的。缺点是,如果你是个普通人,进去基本就要拼命了,要拼命学习,还有一定几率大家都很忙没空教你。然后你每天看着别人和自己的差距瞎忙,泪奔,然后被裁。。
3.工作不满意,可不可以换岗位?跳槽频率?
我的感觉是,越junior越好换岗位。如果你想做金融,又去不了前台。可以曲线救国,要么先去小公司做相关的工作,要么去好的公司做中后台。当然不是说一定就能跳到你想做的赚大钱的trading岗位啥的。关键是你进去以后,要抓住哦一切机会学习,建立network。
这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重要。别进去了就每天该干嘛干嘛,虽然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吧,也不是多么的拼命。你要知道,比你优秀的人都在你梦想的岗位上拼命的进步往上走,你都没进去自己想去的岗位,还混吃等x,能行吗?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自律还努力。第一份工作建议至至少一年以上再换工作,我认识很多manager都很在意这个。
在这里分享一下。在这行,跳跳是能涨钱,mark to market。但是如果本身公司岗位待遇都不错,建议多呆,外面的草并没有更绿。你在一个好的机会里,把自身提高上去,以后会有更好的机会等你的。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在英国学生互动评论:
提前准备,有决心的小伙伴一般大概率成功,如果是事先没有规划,临时抱佛脚,任何人都帮不了你,就近两周学长身边就有三个从KPMG接收到正式Offer的小伙伴。或许疫情影响,零售业或其他疫情之前趋势本就不好的企业会降薪裁员等等,但是很多大公司既有的招聘需求没有删减,这更是一个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或者加强印象的时机。
所以努力准备,一定能找到与你的付出相匹配的工作。更有PSW和积分移民政策。一切趁早,就对啦!
如果英文没达到native水平,本科和硕士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此法则适用于PSW取消以后任何院校任何专业。
硕士好好读考上博士毕业希望就会大很多。国外读完金融学专业后既可留在当地,比如伦敦是三大金融中心,汇丰银行,联合利华等集团的总部,汇集世界各大企业,学生的选择是非常丰富的。回国就业来说,国内各行各业与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必然需要更多国际化人才,既有海外背景,又懂国内市场的人才必将越来越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