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PhD,花落锡城
- 原创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沈同学在生物工程领域里有明确的研究兴趣,就是神经运动控制,这让我们的文书在focus在这个方向之后,在几次头脑风暴后就一气呵成。但在这里,我想说,最终拿到哈佛PhD的offer,除了出色的软硬件和文书,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套磁和沈同学优秀的沟通能力。申前套磁一直从7月持续到10月,这期间沈同学在大量阅读该领域里许多知名教授的论文之后,筛选出了20多个学校的教授进行套磁,套磁的过程里我们记录了每位导师的反馈,以“正面”,“未回复”和“不招生”进行标注,为定校作参考,也为未来递交申请后的“复套”做准备。后来我发现不仅我这边在做标注,学生自己也做了一个excel表格,在以他自己的方式做着记录,这让我觉得意外,也让我反思,看来我有些地方还需要更多地从学生与家长的角度考虑,更多更及时地沟通,这就是一个相互配合和磨合的过程。尽管不少邮件石沉大海,但结果仍然让我们比较满意--6个学校的正面回复,包括哈佛,杜克,宾大,佛罗里达,凯斯西储,以及安娜堡本校。都是生物工程的强校,这个结果给我们打了个强心剂,也给申请开了个好头。
12月中旬至1月中旬,沈同学有选择性进行了一些复套,复套的作用很明显,很快沈同学陆续接收到了6所学校的面试邀请,其中包括哈佛。良好的英文沟通能力在面试以及后来无数封来来回回与各个教授的沟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沈同学能够准确地选择最合适的英文用词在每一封邮件里,简洁,意思明确而礼貌真诚,除此以外,沟通的及时性当然也很重要,教授在申请季的工作量之繁重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当然希望申请者们能做到及时回复和高效率沟通。说到这里,我想告诉同学们,口语和写作是每一个申请中的学生应该要非常重视的能力,无论有没有刷到满意的标化,这两项应每日练习。流畅的口语和写作绝对能让你在同等竞争条件下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同时,一定要尊重教授的工作时间,务必做到申请季每日查看邮箱和及时回复,关键邮件标注出来,并做好备忘录。
哈佛PhD面试有两轮,沈同学梳理了往常面试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并对自己的申请文书,尤其是其中与L教授研究方向较为匹配的几个科研项目,进行了认真的回顾。1月5日,侧重考察coding能力的二面顺利完成,L教授对于沈同学的表现给出了非常积极的反馈。一个月的等待后,我们在凌晨1点收到了所有人这封期待已久的哈佛邮件,PhD全奖,花落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