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fall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融硕士--我总算躺进名校了
- 原创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就姑且称这位同学为be second to none选手吧,这位同学也是到申请规划中期越来越有自信的时候把自己的昵称改成了这个!be second to none选手在经历过激烈的美国本科申请后也是身心俱疲,标化语言迟迟不出分,加上竞争过于激烈的商科专业再加上be second to none选手极易躺平的小毛病,导致最后的申请不尽人意。其实be second to none是属于潜力股类型,在进入高中开始阶段水平是很不错的,前期发力不错,但是后期疲软加上青春期的叛逆,直接导致最后“躺平”。这段经历也让家长对于升学规划更加趋于理性化,对于硕士的规划不敢目标过于理想。
考虑到be second to none选手实力是有的,加上心底其实还是有很强的名校情结,本科申请团队老师结合未来的研究生申请建议学生选择入读了商科比较优质的某大学入读。这也算是给be second to none选手的硕士名校梦打下了第一块基石。进入本科学习后,繁重的学习压力和较快的学习节奏,be second to none选手竟然都能很快的适应并且做的游刃有余。这个时候家长也树立了信心,又找到我们开始规划硕士的目标了。由于真实体验到了美国教育体制的特点,学生和家长对于硕士院校的规划都显得非常理智,首先目标为继续本校或者比本校排名稍高的院校即可(学生本校的商科不错,基本这个期望值就是美国top50的院校)。专业这块,由于当时提前有大致和学生沟通本科专业和成绩对于硕士申请的要点,所以学生本科先选择的是经济学专业,后续根据自己的适应情况再考虑转入商学院的管理专业。)所以在硕士专业选择上也是初步意向的竞争人数相对较少的管理专业。
进入到硕士的规划阶段,我们发现be second to none选手最大的问题就是畏难以及容易否定自己,自己的理想目标是最好能够“躺”进名校。所以在整个规划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将任务分解且“模糊“加”哄骗鼓励“的方式。规划目标来说我们是按照top30在给学生规划,但是却告知学生是top50的规划目标。从心理上让学生减轻了很多心理负担。其次将繁弱复杂的软背景以及标化准备细碎为阶段性小目标,“连哄带骗”加“万分鼓励”的方式去安排学生完成,尽量减少经历数量,改为做内容核心的深度项目。这样不容易让学生抗拒。就这样全程在我们不断的鼓励和“连哄带骗”的安排下,be second to none选手一次次被我们推着完成的录取需要的必要条件!最终本科专业从原本规划的管理改为了金融,硕士申请专业也成功的从管理改为金融。
每次虽然总是说自己不行,但是最后总还是能够硬着头皮完成我们安排的规划任务。全程也对自己有着理性清晰的认知,对团队老师十足的信任加积极的态度。家长全程也是给力支持!这样的人运气总是不会差的,jhu的录取实至名归!也是我超爱的一个学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