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UCL录取:一场关于梦想、坚持与蜕变的申请之旅-新东方前途出国

029-87203365
029-87203385
您的位置:首页>顾问中心>刘珍>案例>从零到UCL录取:一场关于梦想、坚持与蜕变的申请之旅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留学顾问刘珍

刘珍

升学指导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上海 的顾问

    继续向刘珍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从零到UCL录取:一场关于梦想、坚持与蜕变的申请之旅

    • 英国研究生
    • 录取院校:UCL
    • 录取专业:MSc Public Policy
    • 语言成绩雅思6.5
    • GPA88
    背景介绍
    录取项目:UCL MSc Public Policy
    本科背景:学生是非应届生,毕业于国内211大学,公共管理专业,GPA是88,雅思6.5
    有3段相关实习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2024年8月,我第一次跟“小Z”同学交流。彼时,他手里只有一份基本的简历,满脑子想法却无从下手,而目标却是世界TOP 10的名校——伦敦大学学院(UCL)我从他的本科经历、研究项目、实习经验入手,像拼拼图一样,一点点把他的学术和职业发展轨迹梳理清晰。小Z本科主修公共管理,参与过城市高新区公共服务匹配度研究,还在区政府、社区居委会等实习过,这些经历本身很有价值,但缺乏亮点和连贯性。于是,我们围绕“公共政策+数字治理”这一主题来构建他的申请故事——这不仅是他的兴趣点,也是一个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方向!
    进入九月中旬,我们开始了几次深度访谈,每次都像“考古”一样,从他的实习报告、论文、课堂项目中挖掘闪光点。“你的实习经历如何影响了你的学术兴趣?”“这次研究,你具体做了什么?学到了哪些新方法?”“你为什么选择UCL?这个专业的哪些课程吸引你?”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成为了他个人陈述(PS)的灵魂。我们不仅强调了他的学术背景,还突出了他的政策分析能力、定性研究经验以及对数字化治理的兴趣。

    进入十月,我们进入最艰难的阶段——文书反复修改。第一版PS出来后,我们发现内容虽然全面,但逻辑稍显平淡,缺乏冲击力。于是,我们调整了写作策略:
    第一段开门见山,展示他的研究兴趣如何萌芽(从本科论文+实习谈起)。
    中间部分重点讲述两段核心经历(研究项目+政府实习),突出他的思考和成长
    结尾部分结合UCL的课程,展现未来发展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来回修改了五六次,每次都调整措辞、优化逻辑,甚至精确到某个句子的表达是否足够有力。

    申请材料的另一大关键是简历(CV),它必须在一页纸内展示最强的实力。小Z原本的简历内容太冗长,信息堆砌但缺乏亮点。我帮他进行了三大优化
    精简信息:砍掉冗余内容,重点突出学术研究和政策实习。
    数据化成果:将模糊描述变成具体的数字和成就(例如“分析200+问卷数据”、“优化XX流程”)。
    结构清晰:使用动词开头,增强可读性,让招生官一眼看到他的核心能力。

    到了11月中旬,所有材料定稿,我们终于提交了UCL的申请!之后是漫长的等待期,每天都是“查邮件、刷状态、等奇迹”。终于,小Z给我发来消息:“我收到UCL录取了!!!” 那一刻,我们都激动不已,所有的努力和坚持,终于换来了这张梦校Offer!

    ——

    回顾这段申请旅程,我深刻感受到,申请不是填表和写文书的机械工作,而是一个找准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从最初的迷茫,到最终的录取,这一路,我们不仅完善了他的申请材料,更帮他厘清了自己的学术目标和职业规划

    如果你也在申请季迷茫,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关键是如何讲好你的故事。 只要用心准备,每一份努力都会有回报!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推荐案例 换一换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刘珍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刘珍提问

    https://liuxue.xdf.cn/blog/liuzhen52/case/5546233.shtml?from=copy_web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