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生金融诈骗风险提醒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全球留学国家遭遇金融诈骗的案例增长明显,前途出国跨境服务中心在此特向您展示相关案例及防范措施:
一、案例展示
案例一:冒充机关人员以非法洗钱为事由诈骗
小丽于2022年9月入境美国就读本科一年级。10月的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中国警方,正在办理一起跨境电信诈骗案,小丽的一张信用卡用于洗钱多次,并向小丽核实卡号。在之后三个月内,这个所谓警方不断变化角色,以普通警员、警长、检察官、法官等不同身份人员与小丽沟通,主要目的就是需要小丽自证清白,往一张对方指定的香港信用卡上不断打钱,以示自己有经济实力,不会参与洗钱。同时,还建议小丽向家长托词,要参加加拿大一所名校的项目学习,需要保证金。这个骗局持续了三个月,先后诈骗7次,造成损失上百万人民币。
案例二:冒充机关人员以非法打工为事由诈骗
2021年3月,留学英国的小李收到自称是英国签证中心的邮件,说小李涉嫌非法打工,需缴纳70万元的保证金,否则将被加入黑名单。之后,小李接到自称为英国警察局的电话,说保证金需提高到300万。小李核对了对方电话无误之后,提供了自己的支付验证码,被转走280余万元。回国隔离期间,小李接到自称上海市公安局的电话,称正在侦办一起跨国诈骗案,小李是受害者,可以帮助小李追回被骗的钱款,但需要小李配合,把钱转到警方指定的安全账户上来。急于挽回损失的小李,把账户里剩余的全部200多万,转给了骗子。这一场连环骗局骗取上百万人民币。
案例三:虚拟绑架
2020年,留学生小赵接到自称某快递公司电话,称小赵有一份北京市公安局寄来的法律文件未领取,文件通报小赵因涉嫌洗钱被立案侦查。电话随即被转接到“北京市公安局”,自称王警官和张检察长的两人称需要小赵配合案件调查,并进行“资产清查”,想要尽快摆脱麻烦的小赵多次向王警官提供的安全账户转账。之后,王警官说他们正在侦办一起绑架案,小赵和人质长的很像,所以想请他配合,拍摄一段被绑架的视频,协助警方破案。获取小赵自拍视频后,王警官要求他外出躲避,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随后,趁小赵与外界“失联”期间,骗子将视频发给其国内家人索要赎金,造成了进一步损失。
近年来类似的常见诈骗类型还有:
冒充公检法类
信用卡盗刷类
二手车诈骗类
奢侈品交易类
虚假招聘类
虚拟绑架类
虚假交易类
文物赔偿类
租金诈骗类
私下换汇类
冒充地勤类
学费打折类
二、预防金融类诈骗的关键点
明晰中国留学生是诈骗案件的高发群体
疫 情后,经济下滑严重,致使涉财犯罪包括诈骗等案件明显上升,因为留学生涉世不深,防骗经验不足,所以留学生成为骗子的首要猎物。学生接到此类电话,需要高度警惕,挂断即可,如果不放心,可以拨打警方或者外交方面的官方电话求证,但千万不要拨打骗子给的电话。
清楚骗子的套路和公检法的执法程序
公检法等权 威机关执法的立案办案一定是在现场,一定要去公安局或者法院,不可能通过电话立案办案,如果学生在国外,一定会让学生家长到公安局或法院,现场告知相关情况。学生可以多了解一些类似案件,明白骗子基本套路就是:假人设——冒充权 威机关人员;假剧本——涉嫌洗钱、非法打工等;找弱点——信息泄露,防骗经验不足;割韭菜——成功洗脑后,与被害人共演剧本杀,割光韭菜才罢休。
高度警惕:电话谈钱基本是诈骗
要清醒知道:前面剧本再精彩,只要谈钱就伤感情,要明白,这就是诈骗,不用再聊了,赶紧挂断电话,再聊,很有可能被洗脑,被骗。
驻外使领馆、警方,不会通过电话或通信软件,通知受害人有国内的案件需要处理。
驻外使领馆和警方,不会在电话里要求提供本人或家庭信息。
驻外使领馆和警方,不会在电话里要求转账,或是禁止受害人与外界联络。
三、防骗通用五个秘诀
管好信息
身份信息、住宅信息、家人朋友信息、证件信息、财务信息、出行信息等都是重要的隐私信息。如果泄露,不法之人利用信息,有的放矢,这是骗子最希望得到的,也是被骗之人最容易迷惑的。
看清伪装
1、伪装公检法、外交部门等权 威机关
2、伪装招聘、招租信息
3、伪装成高富帅
4、伪装提款机和POS机
知晓骗术
常用骗术:1、冒充权 威机关人员2、虚假交易3、信息卡盗刷等。
不贪小利
为了省钱省事,为了赚钱,为了急于达到目的,贪图小利,甚至不惜触碰法律红线,便会进而被骗和被人利用。
捂住钱包
万骗不离钱财,不转账、管好密码、不提供验证码、刷卡时不离开视线,不在小店或者不正规店铺刷卡。
被骗后怎么办
STEP1 联系银行工作人员请求帮助,冻结账户。
STEP2 在国外所在地警方报案,也可找校方相关机构寻求帮助,协助报案。报案时可寻求翻译协助。
STEP3 联系家长亲属,在国内报案,并向国内反诈中心请求帮助。
STEP4 如果中外警方因管辖权问题无法立案,可求助我驻外使领馆协调立案。
STEP5 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寻求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