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爬藤之路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从录取结果上看,同学真心是众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一大把名校的录取收入囊中,随便挑一枚入读都是别人梦寐以求的未来。但大家看到的只是结果,孩子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及承担的压力也是大多数人所未经历的。同学的留学准备之路也相当曲折,还好在新东方老师的鼓励之下他没放弃,详情且听我细细道来:
明确留学目标之后,我们建议软硬件同时提升
硬件条件与选校的策略:
GPA保持在一个高的水准,同学所在的EE专业本身就是学校的强势专业之一,他的同学们也都特别优秀,用同学的话讲,他同学有不少考前要通宵的,他还算是比较巧学的,复习到两三点就能睡觉了。你在学习阶段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总有一天会收到回报。同学最终的GPA是3.75,用他的话讲还不是特别满意,但我们申请美国研究生,这个分数已经是相当优异了。托福考试确实让T同学花费了不少时间,GRE是一次过,18年9月份考了151+170+3.5后便没有再刷了。精力和压力也都全部转移在了托福备考上。同学一共考了6次托福,除了最后一次104外,前几次都是90多分的成绩。前面刷托福的时候真的很让我们紧张。孩子妈妈甚至给我电话讲劝一下孩子上个托福班吧,但是同学非常的自信,觉得之前曾经上过一个班老师已经把解题技巧啥的讲了,后面就剩下自己练习提高了,然而,一直到8月底的时候,我们考出来的分数仍旧是99分。99分就限制了我们的选校,因为像宾大这些藤校申请的最低要求是国际生的托福成绩不低于100分,所以保守起见,9月份GRE出分321后我们约定,先按99分的托福成绩来定校做第一批次的院校申请,后面再刷一次托福考试,如果刷出来100分以上的托福了我们再加几所冲刺的。
随后边做申请T同学边刷着托福,终于在11月底的时候,幸运天使降落在同学身上,他最后刷出来了托福104的成绩,总算是过心中的那条线了。于是赶紧补加院校,增加了Columbi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Johns Hopkins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这6所学校作为最终的冲刺。全程孩子的爸爸妈妈都非常支持孩子留学,一切都让孩子自己做主,所以加冲刺院校也非常顺利
软实力:
只有GPA的硬件还是不够的,最初沟通时学生还没有任何科研经历,告知其如果没有其他的,做得好的课程设计也可以作为科研经历也写进简历,所以学生从大三开始就极其用心的来准备各种大作业了。 除此之外,我们要想进一切办法让同学变得更优秀更有竞争力。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给同学推荐了我们的论文项目。当时有两项论文项目,
一个精品学术项目还有一个背景提录取梦校术指导项目,虽然都发的EI会议论文,但前者的要求和难度要比后者高出很多。两个项目同时给同学报了名,分别面试笔试,很遗憾精品学术项目面试同学未通过,最后参加了难度稍微低一些的背景提录取梦校术指导项目,考虑到我们还要准备托福和GRE考试,时间相对紧张,所以选取了这个EI论文的三作,3月份开始参加论文课程,到8月份该EI会议论文的完成和发表,半年时间同学成功把自己的背景做了第一次提升。
论文发表了之后,同学尝到了甜头,想趁着这股东风再做一段科研,于是我给他推荐了我们美国名校远程科研MIT的人工智能项目,学生对计算机也非常感兴趣,也有意在硕士阶段向计算机领域倾斜,所以二话没说就报名参加了。这段项目更是让T同学深感满意的:1. MIT导师给出具了推荐信;2. 后面大四做毕设的时候这位MIT的导师还乐意作为同学的论文校外导师。论文和MIT的远程科研,这两段经历为同学的申请打下了坚实的软实力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