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金融背景跃升世界top商学院:从授课型硕士到悉尼大学博士的逆袭
- 原创
背景介绍
本科院校:国内双非院校,金融学专业
硕士院校:海外硕士
GPA:本科3.64/4.0
科研:2篇论文
实习:3段实习
硕士院校:海外硕士
GPA:本科3.64/4.0
科研:2篇论文
实习:3段实习
申请难点
-
学历目标竞争:悉尼大学商学院博士项目(商业分析)年均录取率不足10%,偏好具有科研潜力及产业洞察的候选人。
-
专业衔接挑战:学生本硕均为金融领域,但目标博士方向为“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需论证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
-
奖学金竞争激烈:悉尼大学商科博士奖学金需与全球候选人竞争,需在申请中凸显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留学规划与提升
一、专业方向定位:
悉尼大学商学院商业分析博士项目聚焦两大方向:
-
决策科学(Decision Science):利用机器学习、运筹学优化商业决策
-
数据驱动创新(Data-Driven Innovation):通过大数据重构商业模式
顾问团队发现突破口:
学生硕士偏金融分析与金融工程的方向,所以在找导师的过程中,列了金融,金融分析,商业分析,金融工程相关以及交叉学科数据分析,统计类作为博士的申请方向。
策略落地:
收集学生简历信息,挖掘相关背景。
-
锁定目标导师:筛选大学教授,并锁定优先级,准备套磁:
二、套磁攻坚:用“问题意识”取代“经历堆砌”
-
建立学术对话链:
-
1:发送研究计划+个人简历
-
2:等待导师回复
-
突破性进展:
Professor B回复:邀约面试以及深度沟通
三、面试突围:
此次面试时,刚好悉尼大学的导师在国内进行学术交流,学生与老师见面进行了深度沟通,最终同意当学生博士导师。
四 奖学金
由于审理周期的推迟,目前奖学金依然在审理中,静待好消息~
-
商科博士申请的本质:不是“证明你多优秀”,而是“证明你的研究能创造商业价值”以及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进入导师研究项目。
-
双非背景的逆袭法则:
-
学术层面:找到本专业与目标领域的“最大公约数”
-
产业层面:用实习项目论证技术迁移可行性
-
-
时间管理黄金公式:
商科博士申请需提前12-18个月规划,重点打磨:
-
1篇高质量working paper(体现学术深度)
-
尽可能多的研究项目以及论文发表
-
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
-
博士的申请是一个长战线的配合过程,顺利的过程很重要,但是每一个case 都会有个性的问题去出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方案,积累经验。一个高度的配合,就会有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