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对于即将着手进行首次实地考察的本科生而言,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他们提供参考呢?
A:本科生首次实地考察的建议:Baert教授强调,实地考察是了解大学文化与学术氛围的重要机会。他建议学生提前规划行程,首次参与国际学术考察的学生需明确目标:“实地调研应超越‘打卡式’参观,聚焦学术资源匹配度。”
Q:如何理解真正的跨学科思考和学术研究的跨界?参考剑桥的许多人文社科和科技结合的项目,例如digital humanities以及human-inspired AI.
A:关于跨学科的实践与趋势:针对剑桥大学日益兴起的跨学科项目(如数字人文、人类启发的人工智能),Baert教授指出,真正的跨界需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社科研究者可以学习编程,而科技领域的学生也应关注伦理与社会影响。”他鼓励中国学生主动探索交叉领域,培养多元化视角。
Q:社会科学的学习中强调“批判性思维”,您认为中国国际学生需如何适应这种文科的学习模式,增强批判性思维?
A: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适应:对于中国学生如何适应西方社科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要求,Baert教授认为:“关键是从‘接受知识’转向‘质疑知识’。”他建议学生多参与课堂辩论、撰写反思性论文,并阅读不同学派的理论,“批判不是否定,而是通过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
Q:您能否推荐一些中国学者的作品,供申请更高学位(如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学生作为参考,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该学科,并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相关的更具深度的研究问题。
A:中国学者作品与本土化研究:在推荐中国学者的社会学著作时,Baert教授提到经典理论本土化、当代议题突破和研究问题设计。关注当代学者关于城市化、数字社会等议题的新研究。“将国际理论与中国现实结合,才能提出有深度的研究问题“。
Baert教授表示,此次访问刷新了对中国留学服务行业的认知:“新东方前途出国的优秀学子孵化体系与剑桥的人才选拔标准形成有效互补,这将为全球顶 尖学府输送更多兼具扎实学科基础、研究视野与创新潜力的中国优秀学子。也深刻的感受到前途英国在留学领域的专业性与前瞻性!”
此次交流是新东方前途出国“重要学术资源整合”的重要里程碑:期待与剑桥大学等世界一 流高校建立长效对话机制,从申请服务向学术能力前置培养延伸,真正实现教育向世界输出思想的愿景。期待在未来新东方前途出国与剑桥大学的顶 尖学科代表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