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只为GIT的到来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座位美国三大理工学院之一的佐治亚理工学院,有着“南部MIT”的美誉。而作为一所公立大学,尽管综排不算抢眼,但对国际生而言,想要获得学校的青睐绝非易事,毕竟每年超半数的录取名额都是给了本州的学生。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录取条件水涨船高。这次我们的Liu同学能够从常规录取中脱颖而出,是学生和我们(ADS本地顾问和外籍顾问)共同努力的结果,有惊喜却也理所应当。
GIT从不缺优秀的申请者,不仅要具有竞争力的标化成绩和活动背景,也要有个性鲜明的特点打动招生官。LIU 同学从高一开始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了各种不同的背景提升类活动,有科研方向的,有数学方向的,有领导力方向等所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都积极的参与进去。这些活动的经历后面来看对他不仅仅是参加活动而参加活动,而是对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打下了伏笔。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在高中阶段L就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本地的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一起参加高校的项目研究,从这些体验活动中他明白科研的严谨性以及自己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二是在高三上学期的时候,尽管当时Liu同学还在突破标化考试以及全力准备申请,但是还是毅然决定在九月份还抽空去学了自己感兴趣的帆船。
在申请阶段我们的文书工作对他来说也遇到的很大的一个挑战。跟很多活动出色的孩子一样。L的文书可能会陷入思维定式,还是着重的刻画自己优异的成绩和活动,单单是主文书选了三四个不同的主题。随着和外籍文书老师的不断指导和修改,加上X同学的积极的反馈和配合,并乐于随时接受思维观念的转变,主文书最终回归对自我的深入剖析,把自己完整的展现给招生官。带着理想的文书材料和不错的硬性分数,我们终于在截止日期前递交了学校的申请。
在录取阶段,L的录取之路也不是很顺利,ED的学校就直接拒绝,这多少让他有些挫败。但是在行动上L并没有放弃学习,反而是更加认真的准备剩下学校的申请工作,期间还抽时间自学了GRE研究生入学考试,后面考试也取得了非常好的一个成绩。在收到GIT录取的那一刻,我不清楚他脑袋里面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但是我和他的文书老师感慨万千,心头闪过无数跟Liu同学一起奋斗的片段。每天早八点晚八点是固定的发稿反稿时间,期间有过争执有过分歧,但是最终一步步走向共识,完成稿子。我想世间一切的成功应该都是如此,厚积,然后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