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转换赛道,合理规划,斩获全美前30!-新东方前途出国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王璐琪

王璐琪

美国本科中学留学规划导师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天津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王璐琪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临时转换赛道,合理规划,斩获全美前30!

    • 美国本科
    • 录取院校:UCSD
    • 语言成绩105
    • GPA3.8
    背景介绍

    高中院校:天津某中学

    Offer: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S NEWS 29)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S NEWS 33)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S NEWS 39)
    俄亥俄州立大学(US NEWS 41)
    罗格斯大学(US NEWS 41)

    申请成绩:
    托福:105分
    AP:微积分BC5分,宏观经济学5分
    微观经济学5分,物理C力学5分,物理C电磁学5分
    SAT:1450分
    竞赛:AMC12 前5%;BPA 全国银奖;FBLA 全国银奖;
    IGEM 全球金奖;CTB 全球三等奖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学生自述:

    当时刚刚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结束,我们非常匆忙地决定去美国留学,于是来到天津前
    途,开始着手规划。

    由于我决定出国留学的时候已经错过了AP大考的报名时间,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托福的学
    习。本以为出国学习会比学校轻松,毕竟当前任务只有一个托福,但是这个学习的过程并没有
    我想象中的顺利,阅读篇目充斥着艰深学术术语,篇幅也长的离谱;听力材料以每分钟220词
    的标准语速倾泻而来,往往坚持不到三十秒便思维脱轨;更令人沮丧的是口语环节,张不开嘴
    ,说出来也非常卡顿,当时我十分焦虑,甚至都一度怀疑我自己最后能不能出分。在这些时候
    ,我的中期规划胡佳老师经常鼓励我,替我稳住军心,并且给我提供一些学习上的建议,让我
    能稍微收起一点我的焦虑,放平心态继续学习。
    于此同时,我也参加了CTB,并且很幸运地去往美国参加全球赛,但当时我的语言基础并
    不好,去考试可能连托福80分都考不到。在哈佛讲堂后台候场时,听着其他参赛者与评委用英
    语谈笑风生,我只能反复摩挲着我的演讲稿。正式展示环节,当聚光灯灼烤着额角的冷汗,我
    机械背诵的语句在寂静的礼堂显得格外生涩。评委提问环节更成为煎熬——每当问题超出预设
    范围,队友们流利的应答都让我羞愧得指尖发麻。但是我认为这次的经历对我影响非常大,首
    先是我见识到很多非常有能力的同学,也去了很多名校,见识了很多,让我开了眼界;第二是
    这次的经历多多少少改变了一些我的性格,原来的我性格多少有些木讷,但是经过多次的上台
    演讲,校园采访等的历练,让我变得勇于表现自己,变得更加开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
    交到了几个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也给我传授了很多关于留学备考等的经验,即使我们不在一个
    城市,平时的联系也十分密切。这些碎片让我意识到,留学不仅是分数竞赛,更是自我重塑的
    过程。
    随着我的托福首考出分,我也迎来了SAT的初步学习,不过在当时,23年的7月-24年的1月
    ,我的重心依旧是要把托福考出分,以便给后面AP和SAT的学习和考试留出时间和经历。但是
    托福的学习,尤其是听力和口语的学习,在当时犹如一个迈不过的坎时时困扰着我,即便经过
    了大量的练习,这两项的分数提高的并不多,加上我当时的情绪由于各种原因非常低落,人际
    关系的处理也有一定问题,导致我一度处在了崩溃的边缘。这些时候,胡老师时常关心我,除
    了学习,也经常听我倾诉生活上一些不如意的事,鼓励我,安慰我,引导我。即便我当时经常
    一身戾气,思想不成熟,她也像是把我当成自家孩子一样帮助我,告诉我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很
    多事,也在我焦虑和迷茫的时候为我送来了很多温暖。当时只道是寻常,现在回想起来,胡老
    师这些教导,帮我改变了非常多。后来我也参加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比如科研,各种商赛,
    公益等等。托福,SAT,AP也在我的努力下考出了一个能看得过去的分数。

    当申请季正式来临,三年积累的标准化成绩与活动履历被转化为申请系统中的数据模块
    。ED1阶段我毫不犹豫地锁定梦校NYU,在等待放榜的焦灼期,反复构想着纽约的求学场景:
    从华盛顿广场秋日铺满银杏叶的小径,到东村公寓窗外永不熄灭的霓虹灯牌。然而12月13日
    凌晨,邮箱里冰冷的正式拒信击碎了所有幻想。更令人困惑的是,目睹标化成绩与活动经历相
    对逊色的申请者获得录取,这种戏剧性落差让我陷入对选拔机制的深度质疑。后续录取阶段我
    也持续受挫,当发现很多语言成绩远低于我的同学收获到比我还要好的录取结果时,某种荒诞
    感在心底蔓延。转折发生在某个辗转难眠的深夜,偶然刷到同学转发的申请季心理访谈视频,
    里面谈到了他经历申请季后的各种感想,让我突然意识到:教育评价的维度远比招生官的决定
    更宽广。就在心态完成重构之际,四月中旬UCSD的转正通知为申请季画上相对圆满的句号。
    这段申请季的反思让我重新校准了对价值的认知。尽管名校录取通知书承载着世俗意义的
    成功,但如今回望高中三年,那些为达成目标而投入的持续努力、在各类活动中积累的实践体
    悟,以及挫折中淬炼出的心理韧性,才是更具独特价值的成长印记。正是这些看似零散的经历
    拼图,最终拼接出一个更具完整性的自我。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推荐案例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王璐琪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王璐琪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