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他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就藏在那些实验室里熬过的夜、显微镜下观察过的细胞、和无数次失败后重来的实验里。别人看到的是他成绩单上不那么亮眼的数字,但招生官看到的,却是一个对生物医学充满热情的实践者-他曾在实验中亲手解剖牛蛙心脏,探究温度变化如何影响心脏收缩;他设计过巧妙的实验,观察音乐节奏如何让人的心跳加速;他甚至深入研究过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尝试从基因层面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钥匙。这些经历,不是简历上冷冰冰的几行字,而是一个年轻科研者最真实的成长轨迹。
当然,仅有经历还不够。C同学很清楚自己的短板,所以在申请时,我们给他规划了一条“曲线救国”的路-避开那些纯粹拼分数的理论型专业,转而申请更注重实践和跨学科应用的领域,比如UCL的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在文书里,他没有回避曾经的挂科,而是坦诚地讲述了那段“走弯路”的经历如何让他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挂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让它定义了你。
收到UCL录取邮件的那天,C同学正在实验室里准备毕业设计。"我盯着屏幕看了足足三分钟才敢相信这是真的,"说到这里,他的声音依然有些颤抖,"那一刻,所有的熬夜、所有的失败都值得了。" 如今,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C同学最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是:"GPA只是数字,而你的潜力是无限的。与其被成绩定义,不如用行动重新定义自己。"
C同学的故事,或许能给那些正在为成绩焦虑的申请者一点启示:留学申请从来不是一场单纯的数据比拼,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申请者,一个哪怕跌倒过也能重新站起来、并且知道自己为何而奔跑的人。所以,如果你的成绩单也不那么完美,别急着否定自己。或许你需要的,只是换一个角度,让招生官看到那个不一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