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考学制度以其选拔严格、流程复杂而著称,尤其对留学生而言,它并非“一次考试定乾坤”,而是一个评估综合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长期规划能力的过程。
一、核心逻辑:不同于“高考”的多元评估
与国内高考“一考定终身”不同,日本考学的核心逻辑是 “自主招生”。
-
主体自主:每个大学、甚至每个大学的每个研究科(相当于中国的研究生院)都拥有独立的招生自主权。
-
综合评判:学校通过校内考来综合评判学生,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
-
硬实力凭证:留考成绩、英语成绩。
-
专业能力:校内考笔试。
-
个人匹配度:面试。
二、核心组成部分详解
1. 留考 - 留学生的高考“预选赛”
留考可以理解为留学生进入大学的“敲门砖”和“预选赛”,其核心特点如下:
-
考试对象:希望升入日本大学本科的留学生。
-
考试科目:
-
文科:日语、综合科目(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数学1。
-
理科:日语、理科(物理、化学、生物三选二)、数学2。
-
-
考试时间:每年6月和11月,共两次。
-
关键点:
-
留考成绩不直接决定录取,只是获得校内考资格的“门票”。
-
不同大学、不同专业对留考科目和分数的要求差异很大,需要提前确认。
-
2. 英语成绩
虽然并非所有大学都要求,但绝大多数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如旧帝大、早庆上智等)都要求提交英语成绩。
-
认可度:托福 > 托业 ≈ 雅思。
-
注意:学校会明确要求由考试机构直接寄送官方成绩单,而非自己提交复印件。
3. 校内考 - 真正的“主战场”
这是整个考学过程中最核心、变数最大的环节。在获得留考成绩后,你需要向心仪的大学提交出愿(报名)申请,审核通过后才能参加校内考。
-
笔试:
-
小论文/作文:考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专业相关议题的见解。
-
学科笔试:考察专业基础能力。例如,经济学部可能考微观经济学,工学部和考数学、物理、化学。
-
-
面试:
-
形式:可能是个人面试,也可能是群体面试。
-
内容:围绕你的志望动机(为什么选我们学校、这个专业)、学习计划、毕业规划等。面试官手里有你的简历和志愿理由书,问题会据此展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