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化学工程系有一个听起来颇为神秘的研究生专业,名为Nature-Inspired Solutions,直译过来是“自然启发解决方案”。
这个专业究竟学习些什么?本期「UCL学生分享」,我们有幸邀请到2024年毕业生Xinyu,和我们分享他的就读体验与在英国的故事。
首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叫Xinyu,是UCL化学工程系NIS(Nature-Inspired Solutions)专业的一名硕士毕业生,2023年刚毕业。
其实我本科是学生物信息的,老实说一开始对这个专业兴趣不大。直到大三,我突然对聚合物和纳米材料产生了兴趣,开始琢磨:我是不是可以往这方面发展一下?不过那时候也没想清楚,到底要不要继续读研,甚至要不要走科研这条路。
机缘巧合,UCL这个专业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做宣讲,我第 一次听说 NIS 这个专业。
我本身很喜欢这种与自然有关的话题,所以之后很快给这位Lan Yang老师发了邮件,没想到他很快就回我了。从第 一封开始,我们的邮件往来就很频繁。我表达了自己可能考虑去美国读博的想法,他说会尽力给我支持。所以在我拿到了好几所英国T o p名校的offer后,依然最终决定来UCL。
那你就读这个专业后,对它有更多了解吗?或者有什么和你想象中不同吗?
这个专业虽然挂在化工系下面,但其实挺“跨界”的。它基于自然启发,所以涉及生物模仿、化学工程等等。我们在UCL有一个比较大的中心叫CNIE*,好几个不同领域的老师都在这个中心合作搞研究。
另外我读硕士之后才发现,原来老师们真的超级忙!这让我更感慨我当初刚接触Lan老师时,他居然那么耐心回复我每一封邮件,那时我甚至还不是他学生。
他常跟我说,他从不把我们简单当成“学生”,而是更像平等的伙伴。我也亲眼看到,老师们非常愿意把核心研究项目交给硕士生去做毕业课题,这点真的特别让我敬佩。
还有一个让我很满意的地方是,课程的节奏很合理----先从简单的打基础,再慢慢进阶,不会一上来就让你一头雾水。考核方式也挺多样的,有coursework也有考试。说实话,想顺利毕业不难,但要学得深入、搞得明白,还是要下功夫的。
你在化学工程系里,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在化工系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CNIE中心的老师们。我们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优 秀负责的老师,他们对我帮助很大,也待我很平等。
关键是,他们真的愿意花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还鼓励我们多发散思考、勇敢提问。这种平等又开放的氛围真的很难得。
你们聊天都会聊些什么呢?
我们平时聊天其实挺随意的,主要是学业、科研方向,也会聊聊人生、聊聊生活。有一次Lan老师和我说,Xinyu你要想清楚以后想要做什么,尽早知道自己的目标,会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做得更好。
你觉得在系里或者在UCL,哪些服务或者是设施是你觉得最实用的?
我觉得最实用的服务,首推图书馆!UCL的Library Explore太强大了,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期刊它都有----从Nature和Science这种顶刊,到那些影响因子不高但很实用的小众期刊,全都能搜到,找资料特别方便。
线下的图书馆也很好。我做毕业项目的时候,去借了一本700多页的大部头,拿回家一页一页翻,不懂就查。比我在网上乱搜强太多,效率高很多,信息也系统得多。
实验室设备也让我特别印象深刻。我毕业项目做的是膜分离,需要用到很多仪器。
我们化工系在的Roberts Building里有一个超大的实验室,我用到的那套气体分离装置,居然是我师兄买材料一根管子一根管子搭出来的,完全是“手工打造”。
在负一层还有一台特别贵的设备,叫SAXS*。虽然我最后没把它的数据用进我的毕业报告里,但我一进实验室看到它,就觉得这是高级货,想用。不过这些仪器都需要提前培训、有使用权限,我没有权限,就去找了师兄带我看怎么操作。
还有一台叫XRD**。这机器本身非常贵,但我们用一次只要一镑。
**XRD: X-Ray Diffraction
我从来没有用过这么高级的设备。师兄带我上手的时候,也不是我把材料给他,他做完给我结果这么简单。他要我先把设备原理、实验目的、材料选择都搞明白了,才会带着我一步一步做。整个过程中,我基本所有事都是亲力亲为,从搜资料到实际操作,踩了很多坑,也真的学到了很多。
我在UCL最 好 的经历,就是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引导下,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己做决定。
除了实验室和课堂,你有没有参加过系里面比较有意思的活动?
除了实验室和课堂,我们系也会组织一些挺有意思的活动。
比如有一次,我们去了邱园(Kew Gardens)观察植物。很有意思!
老师们还很喜欢邀我参加各种活动,比方说宣讲会、学校开放日,我会遇到很多想申请的学生来问我就读体验怎么样。我觉得这种一对一的交流也很有意义。
你现在还留在伦敦,是在忙些什么呢?
我学生签证还没到期,所以想趁这最后几个月在课题组多做点事。我们现在正准备投一篇期刊,我希望能把这部分工作好好收个尾。
另外,我也在申请博士,刚好人在UCL,跟师兄师姐还有老师们沟通都很方便,有问题可以直接当面问,比线上邮件来回快多了。
在UCL学习的经历有没有为你的职业生涯找到特别的资源或机会?
特别有!我选Lan老师做导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之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过博后,组里的另一位老师Diego也有麻省理工的背景。这些老师的推荐信对我申请博士真的帮了大忙!
最近我忙着联系美国的博士项目,像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我都有套磁,目前收到的反馈都挺积极的。一方面是我参与的那篇高质量研究论文马上要发表了,另一方面我在做毕业项目时也掌握了不少核心技术,这些都离不开UCL给我的支持和资源。
最后,有什么建议想给未来想申请这个专业的同学吗?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
老师们都很看重学生是不是认真的,也希望能看到用心准备的申请和个人陈述。
所以我非常建议大家在申请前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这个专业和学院最近的研究方向,认真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想读研、为什么对这个方向感兴趣。
如果要发邮件联系老师,也一定要认真写、好好写。其实只要你是用心准备的,老师们是能看得出来的,也会更愿意支持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