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名单逐一念出时,一个名字被反复提及——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简称UC)系统。
这一年,UC系统的教职工与校友包揽了5项诺奖(物理学3项、化学1项、生理学或医学1项),创造了“同一机构4位教职工同年获奖”的诺奖历史纪录。更震撼的是,UC系统的诺奖总数由此突破75大关,远超全球其他公立大学。
UC系统由10个校区组成(伯克利、洛杉矶、圣地亚哥、圣塔芭芭拉、旧金山、戴维斯、欧文、河滨、默塞德、圣克鲁兹),每个校区都有自己的“科研特色”。2025年诺奖的爆发,正是这些特色的“集体释放”。
伯克利分校:百年学术灯塔,诺奖的“孵化器”
- 历史与定位:1868年成立,是UC系统的“旗舰校区”,位于旧金山湾区的伯克利市。其创立宗旨是“为加州人民提供世界wonderful的高等教育”,如今已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 学科优势: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全球领先。截至2025年,伯克利已有45位诺奖得主(包括克拉克、亚吉),数量位居全球高校前列。
- 科研特色:“基础研究优先”。伯克利的实验室从不追求“短期成果”,而是专注于“能改变世界的问题”。比如亚吉的MOFs研究,最初只是“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但如今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
- 标志性机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美国能源部下属的national实验室,很多诺奖得主都曾在这里工作(包括克拉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