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香港高校在 QS 排名中的表现及趋势研究
新加坡和香港的高校在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长期保持优势,且近年呈现不同发展趋势,反映两地高等教育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新加坡高校表现稳定且持续上升。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近五年稳居 QS 全球前 10,2024 年排名第 8,在 “学术声誉”“雇主声誉” 指标上得分稳居全球前 5,这与其在生命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密切相关 ——NUS 近三年发表的 SCI 论文中,工程技术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全球前 3,与麻省理工、斯坦福等高校有多个联合研究项目。南洋理工大学(NTU)近五年排名从全球第 11 升至第 26(2024 年),在 “年轻大学排名” 中常年位列前 3,其工程与技术学科排名全球第 9,近年加大对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的科研投入,建立 “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引进 20 余名国际科研人员,推动相关学科排名上升。
香港高校排名呈 “稳中有波动” 态势。香港大学(HKU)近五年排名在全球 21-26 名间波动(2024 年第 26 名),其医学、法律学科长期保持全球前 30,“雇主声誉” 指标得分稳定,反映企业对毕业生认可度高。香港科技大学(HKUST)近五年排名从第 34 升至第 40(2024 年),在 “科研引用率” 指标上表现突出,科学、工程学科论文引用率进入全球前 20,学校与香港科技园合作建立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科研成果落地,提科影响力。香港中文大学(CUHK)近五年排名在 40-45 名间(2024 年第 45 名),人文社科、医学学科优势明显,近年通过增设 “数据科学”“可持续发展” 等新兴专业,优化学科布局,试图稳定排名。
两地其他高校也有亮眼表现。新加坡管理大学近五年从全球第 511-520 名升至第 461 名(2024 年),商科学科排名进入亚洲前 30;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均稳定在全球前 120 名,香港城市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科、香港理工大学的酒店管理学科,均进入全球前 50。
趋势上,新加坡高校依托政府持续增加的科研投入(2023 年新加坡科研预算占 GDP 的 1.4%),有望继续提升排名;香港高校受全球教育环境变化、区域竞争加剧影响,需进一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加强国际合作,以维持排名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