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量子科技:量子通信具有安全性优势,量子计算拥有强大的算力,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建成骨干网络,如长三角、京津冀的3800公里骨干链路,形成全球首条商用级量子保密环网。量子科技是国家战略级赛道,随着商业化落地加速,核心器件与系统集成需求将爆发。
2. 生物制造: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可将玉米、秸秆甚至二氧化碳等转化为己二酸、L-丙氨酸、航空煤油等,能替代传统化工生产模式。在“双碳”背景下,生物制造自带绿色溢价,出口欧美可跳过碳关税,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400亿美元。
3. 氢能和核聚变能:氢能作为清洁的二次能源,可实现能源的高效运输和存储,国家能源局已批复36个绿氢示范项目。核聚变能若实现商用,将彻底改变能源格局,我国合肥“EAST”、成都“环流三号”先后打破长脉冲高约束运行纪录,政策将氢能和核聚变并列,意味着“十年内氢能当家,二十年后聚变接班”的梯次战略正式落地。
4. 脑机接口:脑机接口技术可绕过化学通道,直接用电信号“读写”大脑,在医疗领域,如残障人士康复、神经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此外在元宇宙交互、教育注意力管理、军事无人机操控等领域也有潜在应用场景。
5. 具身智能:具身智能是将AI与机器人实体相结合,使人形机器人能在工厂、商场、家庭等场景自由移动。随着技术进步,谐波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成本大幅下降,特斯拉Optimus等产品有望推动具身智能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我国拥有全球最大制造业场景,为具身智能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6. 第六代移动通信(6G):6G是对5G的进一步演进和增强,将实现空天地海一体通信,具有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延迟,太赫兹频段可把速率提升到1Tbps,感知通信融合让基站变成“雷达”。我国已启动6G技术研发,预计2030年实现商用部署,提前布局6G有助于我国在全球通信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