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的好工作,不在大厂-新东方前途出国

留学顾问王陈欣玥

王陈欣玥

亚洲留学咨询顾问

成都
  • 学历背景:海归硕士,QS前20,6年海外经历
  • 客户评价:专业度高,耐心解答,擅长规划
  • 录取成果: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从业年限
1-2
帮助人数
92
平均响应
15分钟

顾问服务

1对1定制 · 专业服务 · 官网保障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王陈欣玥>日志>留学生的好工作,不在大厂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王陈欣玥

    王陈欣玥

    亚洲留学咨询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成都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王陈欣玥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导航

      留学生的好工作,不在大厂

      • 研究生
      • 留学新闻
      2025-10-26

      王陈欣玥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研究生成都

      从业年限
      1-2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向我咨询留学申请方案 咨询我

      在小红书上浏览“留学生就业”相关话题,浓浓的焦虑感几乎扑面而来。

      一位本科为“双非”、硕士毕业于G5名校的金融专业学生写道:“投了几百份简历,国企投资岗的面试机会却寥寥无几,只有几家银行和保险联系我,感觉这学历像是白读了。”

      另一位背景同样出色——美国前十大学商科硕士,拥有四五段知名券商、基金公司实习经历,却在秋招中屡屡受挫:“券商都卡‘92’本科背景,我根本过不了初筛。”

      还有一位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及新加坡名校的同学,不仅没拿到互联网大厂的面试,连本以为可以“保底”的小厂在问他“为什么选择我们”之后,也没有了下文。“大概这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吧。”

      他们的困境,折射出当下许多留学生的真实状态。

      大家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难以找到那个曾被社会、家庭乃至自己定义为“理想”的工作——薪资可观、发展路径清晰、社会地位体面。

      当这条看似“顺畅”的职业道路,因竞争加剧、行业收缩或结构错配而变得遥远时,一种强烈的迷失感便油然而生。

      📉 学生们,为何也会陷入迷茫?

      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投行、咨询、互联网大厂和地产行业轮番登场,竞相为应届生开出优厚待遇。

      进入这些公司的敲门砖,往往是一纸亮眼学历与不错的个人能力。那些年进入这些赛道的毕业生,也确实享受到了时代红利。

      他们的成功经验又不断影响着后来的学弟学妹,催生了持续的留学热与实习潮——仿佛可观的薪资、有前景的职业发展触手可及。

      然而,这场盛宴在20年后逐渐降温。金融、咨询行业出现裁员降薪,互联网推进降本增效,地产业频频暴雷。

      现实是:理想的名企竞争激烈难以进入,而作为保底的小公司又担心留不住人,不敢轻易录用。许多家长的观念仍停留在十年前:名校毕业就该进名企,留学归来就该拿高薪。

      留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懊恼与压力,很大程度上正源于此。

      但这样的困局,并非你能力不足,而是你全力以赴奔跑的方向,恰好撞上了时代急转弯的路口。

      也许,我们都需要暂时放下“一份工作必须一步到位”的执念。

      有些看似“降级”的选择,未必是退步,反而可能是绕开拥堵、抢占新赛道的明智之举。

      💡 我们的机会究竟在哪里?

      有三个思考维度,或许能帮你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首先,找到你对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

      有一位本科为“双非”、硕士为美国前十大学的商科毕业生,曾因“92背景”被券商拒绝,一度陷入低谷。

      当我们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在于能够借助平台对接资源、洽谈项目后,他果断加入一家正在拓展新业务的创业公司,负责融资相关工作。

      他从零开始参与撰写融资材料,并成功对接了北京、上海多家投资机构。

      无论这家公司最终成败,他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人脉和能力,都是可以迁移到其他创业公司或未来投资机构的宝贵财富。

      **第二,发现你做什么工作能游刃有余

      一位2025届的美本毕业生,在复盘金融数据岗和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实习后,发现自己既不喜欢整天与数字打交道,也驾驭不了复杂的产品流程。

      而在这两份实习中,他最擅长的其实是“找到合适的人,解决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明确了自己擅长处理“人的问题”之后,他找到了一份base海外的Fintech行业运营岗位。

      薪酬不输传统金融,发展前景可观,而且正是他擅长的工作类型。

      **第三,关注有潜力但尚未过热的方向**

      根据领英《2024中国留学生回国求职洞察报告》,53%的留学生想去外企,最希望进入高科技/互联网、金融和咨询行业。

      但猎聘2025年Q1的数据显示,47.6%的留学生招聘岗位来自民企,尤其是在制造、工业、汽车领域——这些行业对留学生的需求同比增长112%。

      一边是留学生扎堆投向“传统热门”,一边是高增长民企“招不到人”。

      这不是岗位不足,而是结构性的错配。

      一位24届“双非+英硕”背景的同学正是典型案例:

      在外企电商工作半年后被裁员,后来机缘巧合加入一家正在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制造企业。

      她英语好、能培训海外销售团队,完美匹配企业需求。她的老板甚至感慨:“像你这样愿意进入制造业的高学历人才,实在太少了。”

      🌱 找到属于你的潜力领域

      我分享这些故事,不是为了提供一个谁都能套用的模板,而是想提醒大家:当主流路径拥挤不堪时,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非标准答案”里。

      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也别轻视那些目前看来“不温不火”的领域。

      十年前的移动互联网、五年前的大模型,乃至2025年初崭露头角的DeepSeek、宇树科技……在它们被大众看到之前,都经历过漫长的蛰伏期,也曾极度缺人。

      而那些提前入场的人,并不全靠运气——他们只是在别人尚未看清时,就认准了一个方向,然后坚定地走了进去。

      关键不在于预测风口,而是在属于你的土壤里,提前扎根。

      但哪条路适合你?是制造业出海、Fintech,还是投融资?这取决于你的能力组合、个人意愿与长期目标——而这些,恰恰是最难靠自己看清的部分。

      如果你也正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迷茫期,不妨找一个能看清职业发展地图的人聊一聊。有时候,一次对话,就能帮你把“没得选”变成“原来我还可以这样选”。

      真正的潜力领域,带给你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可能是一个长达十年、二十年的成长舞台。

      更多详情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专业顾问

      王陈欣玥

      从业年限
      1-2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王陈欣玥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王陈欣玥提问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