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卷”成了无法回避的热词。有人调侃,东亚小孩连哭都要计算性价比。我们从小听到最多的,不是“做自己就好”,而是“别人家的孩子又在发光”。在不断比较、追逐分数和名校的成长轨迹中,许多人逐渐迷失在标准化的评价体系里。
被动的努力、压抑的情绪、对“好学生”的固化期待——构成了所谓的“东亚小孩九件套”。当成长被焦虑和功利裹挟时,我们常觉得自己“别无选择”,似乎人生的道路早已被写好。可成长,真的只有一种模样吗?
《从此,世界在我面前》这本书,正是写给那些在困惑与压力中寻找自我方向的人。作者周成刚老师以自身经历为起点,讲述了打破单一成长路径的故事。
他曾在苏州大学任教十余年,却在34岁时选择重新出发,赴澳大利亚留学。之后在麦考瑞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并进入BBC工作。两年后,他又毅然辞职回国,与俞敏洪老师重聚,投身国际教育事业。这样的转折,正是他所倡导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选择改变。
十多年来,周老师走访全球200多所高校,与超过500位教授、校长、学生和校友交流。他把这些观察与思考整理成系列著作,《从此,世界在我面前》便是其中最新的一本。书中汇集了30位不同背景、年龄与经历的留学生故事,从60后退休后追梦,到00后初闯海外;从考研失利的学生到在文化冲突中找到自我的年轻人,每个人都在讲述“重新定义成长”的可能。
这些故事没有标准答案,却都在提醒我们:成长从来不是线性的。它可以是转身后的重启,是离开的勇气,也是忠于热爱的选择。当我们跳出“该做什么”的框架,去看见更大的世界,就会发现,人生的路远比想象中更宽。
对正在规划未来的学生而言,这些真实的经历提供了启发和力量;而对身处焦虑与低谷的成年人来说,它们更是一种温柔的提醒——改变并非太晚,只要你愿意出发,世界就在你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