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画像重构:
00后主导的求职时代
了解竞争对手,才能更好定位自己。报告显示,海归群体正在经历年龄与学历结构性变化:
00后占比首次突破56%,毕业1-3年的“应届/准应届”群体,是求职的核心力量。还有不少在读的同学提前关注国内就业市场,把毕业衔接就业变成了留学期间提前规划。
留学地区覆盖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专业以理工、金融/商科为主,文社类、传媒/艺术次之。
同时硕士学历占比79.3%(较2024年提升3个百分点),学历持续抬高意味着海归不能再单纯只靠学历,需通过学历+技能复合组合突围。
行业选择图谱: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行业选择是海归求职的首要考量。
报告发现,不同代际的海归对行业偏好各有侧重:全年龄层海归好的互联网与AI行业。
00后对互联网和AI的偏好比例分别为14.91%和12.79%;95后对AI的偏好更高,达16.25%。
这是因为留学地的优势教育资源与区域核心产业形成了强联动效应。
例如英美高校在AI、金融科技等领域学科实力好的,且当地成熟的科技金融产业提供了丰富实践场景;新加坡电子工程学科依托东南亚半导体产业集群,院校与企业合作紧密。
这意味着出国留学不是一次性的学历投资,而是长期的职业布局,职业规划必须前置,建议结合目标行业趋势选择留学方向。
竞争力剧增:
实习质量决胜求职
报告揭示一个关键转变:留学生对实习的认知已从刷经历升级为职业衔接关键站。
数据显示大家找实习最看重的,首先是积累国内工作经验和提升职业技能,其次才是转正机会、实习工资这些附加项;选实习单位时,企业知名度、岗位和专业的匹配度,比单纯的地点或薪资更重要。
当前就业市场对实习的要求已进入质量为王时代,头部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均将实习质量作为核心评估标准,相关项目经验和岗位匹配度成为简历筛选的关键考量。
这意味着未来求职竞争只会更激烈,实习规划必须提前布局。建议采用"阶梯式实习策略":大一/大二找基础岗位熟悉行业,大三/大四冲击名企核心业务岗,毕业好的校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