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顺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明确提出,要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以往相对宽泛的产业布局,转向如今精准明确的六大赛道,这意味着国家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已有着清晰规划,发力方向十分明确。对于留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未来职业发展的优质赛道与绝佳机遇。
一梯队:
具身智能与6G
从当前情况来看,具身智能跟6G的产业基础扎实,并且已经有了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或将在“十五五”期间率先成为兑现增长的赛道。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产业链中下游机会。
具身智能指基于物理身体的智能系统,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目前,具身智能已经实现了从实验室阶段到产业应用场景的关键突破。从市场来看,人形机器人在不断探索汽车制造、电力巡检这些高价值场景,智元机器人等头部企业已经获得亿元级大订单。预计到2029年,国内产业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6G
6G是数字经济的“底层基座”,可以支撑天地一体化通信、全息交互等场景需求,与具身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存在很强协同性。目前6G已经从技术研发覆盖到基础设施,像南京、青岛等地的6G试验网建设吸引了通信巨头和投资机构的联合投资。从趋势来看,预计到2030年,6G将带动卫星互联网等关联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第二梯队:
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正在从培育期向成长期跨越,从产业基础来看,我国在合成生物学、生物发酵等领域已经形成核心技术储备。政策导向也聚焦在加迅速果转化上。2024年,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升到全球第二位,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企业达53.4万家,各地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第三梯队:
量子科技、氢能与核聚变能、脑机接口
量子科技、氢能与核聚变能、脑机接口三大产业具备颠覆性潜力,随着技术持续迭代与研发推进,商业化应用正逐步探索落地,“十五五”期间有望迎来产业规模的阶段性增长。
01
量子科技
我国在量子通信等领域已形成领先优势,但核心器件国产化率低、成本高,缺乏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场景,目前还是以基础研究为主。从趋势来看,“十五五”期间,相关产业有望在金融加密、精密测量等细分场景实现突破。
氢能与核聚变能
作为清洁能源的“双引擎”,氢能和核聚变能日益受到重视。当前,氢能领域已经形成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的产业链,核聚变能处于实验堆研发阶段。从趋势来看,“十五五”期间,氢能或许在交通、工业等领域能够实现示范应用。
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BCI)通过神经信号与设备交互,已成为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赛道。目前医疗康复等领域已经开展试点应用,需攻克信号解码精度有限、跨学科协同不足等技术问题,以及完善伦理和监管体系。“十五五”期间,残障辅助、神经疾病治疗等医疗场景或许能实现突破。
城市布局竞速:
潜力城市抢滩新高地
北上广深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储备,在六大未来产业赛道中率先布局、加速领跑,形成了头部引领态势。
对于留学生而言,还有一批新一线城市正凭借精准的产业定位、优厚的发展政策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异军突起,成为未来产业的“潜力股”聚集地,值得大家关注!
具身智能:
杭州攻坚,领跑机器人赛道
凭借宇树科技“悟空”机器人走红的杭州,早已在具身智能赛道布局多年。其在机器人减速器、伺服驱动等核心部件及“大脑”相关领域,聚集了一批先发企业。2023年12月出台的《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明确,到2029年将达成整机年产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200亿元的目标,剑指全球人形机器人创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