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深 26fall 申请通道刚开,就扔出 “王炸新政”—— 语言要求说涨就涨,不少宝子还没反应过来,就差点踩了 “豁免” 的坑!其实只要摸透新规、抓准时间节点,哪怕背景不算顶jian,也能抢占先机。这篇把申请全流程拆成 “新政解读 + 分背景策略 + 避坑技巧”,新手也能直接抄作业,别等截止前才慌神!
一、先搞懂!26fall 两大新政:没摸清这些,直接卡初审
这次港中深的申请规则,核心变在 “语言成绩” 和 “豁免条件”,别抱着 “说不定能省” 的侥幸心理,这两类情况一定要避开:
✅ 这些专业 “必交语言成绩”,没分直接 pass
不是所有专业都能豁免!目前明确要求 “必须提交语言成绩” 的专业清单,记牢别漏:
数据科学学院:全学院所有项目(不管是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分析,都得交);
经管学院:金融工程、市场学(这两个是商科热门,之前能豁免的情况现在全取消);
人文社科学院:全球研究专业(别以为文科宽松,这次也被划入 “必交名单”)。
划重点:哪怕你本科是双语授课,只要不在 “全英文授课” 名单里,这些专业也得交雅思 / 托福 —— 别等网申到一半才发现 “缺材料”,现在就查目标专业的最新要求!
✅ 豁免条件 “卡得更严”,这两点别踩雷
能豁免的情况只有两种,但细节要求比往年更细:
本科全英文授课:必须提供学校官方证明(不是自己写个说明就行,得教务处盖章的正式文件,注明 “所有课程均为英文授课”);
语言成绩达标:雅思至少 6.5(单项没说,但建议别低于 6.0)、托福至少 90,且成绩必须在2 年内有效(比如 2024 年 10 月考的,2026 年 9 月入学就过期了,得重考)。
要是现在语言还没达标,别犹豫!距离首轮截止还有时间,每天抽 2 小时刷阅读听力,冲一把 6.5 不难 —— 总比截止前一周慌慌张张 “裸考” 强。
二、3 个关键时间节点:选对批次 = 成功率翻倍
港中深申请分 3 批,但不是 “早申晚申都一样”,不同批次的 “难度” 和 “福利” 天差地别,看清楚再选:
1. 12 月 15 日:首轮截止(奖学金黄金窗口,双非必冲!)
这是最适合 “想省钱 + 背景中等” 的宝子的批次!
优势:港中深给首轮的奖学金名额最多,哪怕你是双非均分 83+、211 均分 80+,只要材料准备得细(比如实习写清成果、文书贴专业),也有机会拿 “半奖” 甚至 “全奖”,不用跟后面的学霸卷奖学金;
避坑:别觉得 “时间还多”,现在就得开始准备材料(尤其是推荐信,得提前跟老师沟通),11 月就得把语言成绩考出来,别拖到 12 月才开始写文书。
2. 3 月 31 日:二轮截止(学霸扎堆,背景一般别凑!)
这是竞争最激烈的 “死亡轮次”!
特点:很多 985 均分 85+、带大厂实习(比如腾讯数据岗、投行 IBD)+ 高语言(雅思 7.0+)的学霸,会集中在这轮申请 —— 他们要么是等境外院校 offer,要么是刷分刚结束;
适配人群:只有你的硬件够硬(比如 985 均分 85+、有 2 段以上优质实习),才建议冲这轮;要是双非均分 82+、实习一般,别凑这个热闹,容易当 “炮灰”。
3. 5 月补申:冷门专业捡漏(保底必盯,名额少!)
这是 “没赶上前面批次” 或 “想保底” 的最后机会:
开放专业:多是首轮、二轮没招满的冷门方向,比如部分人文类(文化研究)、交叉学科(环境与发展);
注意:补申名额特别少,可能某个专业只招 2-3 人,得每天刷港中深官网,一开放就提交 —— 别等 “再想想”,等你想清楚,名额早没了。
三、分背景策略:别盲目跟风申热门,找对方向才不踩坑
不同背景的宝子,申请策略完全不一样,别看着别人申金融就跟着冲,适合自己的才是zui好的:
✅ 双非同学(GPA3.3+):冲首轮 + 避热门,靠 “特色经历” 弯道超车
别死磕金融、数据科学这些 “卷王专业”,选对方向 + 抓准经历,成功率更高:
专业选择:优先申公共政策、社会服务管理这类竞争小的方向,或者 “深港融合” 相关项目(比如跨境教育、粤港澳大湾区研究);
经历加分:别卷论文!重点补 “深港相关实践”—— 比如参与过深港青年创业大赛、深港环保合作项目(哪怕是志愿者),写进文书里,比纯写 “成绩好” 更打动招生官(港中深特别看重对大湾区的了解);
关键:一定要赶首轮!双非在首轮的 “容错率” 更高,二轮学霸多了,基本没机会。
✅ 跨专业申请者:补 “先修课 + 关联经历”,GMAT 是加分项
跨专业别 “裸申”,核心是让招生官觉得 “你能跟上课程”:
补短板:比如文科生想转码(申数据科学),就得线上修微积分、线性代数(Coursera/edX 的课程证书有用),自学 Python 做小项目(比如用 Python 分析电商数据,放 GitHub 上);商科想转生物信息学,就找生物科技公司的实习(哪怕是远程助理岗,帮着整理实验数据);
考 GMAT:跨专业申经管类(比如金融工程),GMAT 尽量考到 650+,能证明你的逻辑和分析能力,弥补专业背景不足 —— 招生官会觉得 “你虽然没学过,但能快速理解商科知识”。
✅ 研究型硕士 / 博士:10 月前套磁!匹配度比 GPA 重要
研究型项目不看 “分数高低”,看 “你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合不合”:
套磁时间:最晚 10 月就得联系导师(26fall 入学,2025 年 10 月开始),别等申请通道开了再套,导师名额可能早满了;
套磁信别写空话:先读导师近 2 年的论文,比如 “我对您在《XX 期刊》上发表的‘大湾区碳交易市场’研究很感兴趣,我之前做过 XX 市的碳排放调研,能为这个课题提供实地数据支持”,再附上自己的 working paper(哪怕没发表,初稿也可以),成功率翻倍。
四、3 个避坑小技巧:过来人的经验,帮你少走弯路
这些细节看着小,但能直接影响录取结果,别忽略:
1. 瞄准 “高薪冷门岗”,别挤传统热门
别都去卷金融、互联网!试试 “ESG 咨询” 这类高薪冷门方向 —— 麦肯锡深圳办给 ESG 咨询顾问的年薪 25w + 起,而港中深的课程里有 “碳中和与企业战略”“ESG 投资分析” 模块,完美对标岗位需求;
选专业:申可持续发展金融、环境政策这类专业,毕业找 ESG 岗,竞争小、薪资高,比挤破头去卷投行前台强。
2. 别选纯理论专业!优先 “带科技标签” 的项目
港中深的实习资源,集中在 “科技 + 商科” 方向:
选专业时,优先选带 “金融科技”“数据科学” 标签的项目 —— 比如金融工程(金融科技方向)、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挖掘方向),这些项目会对接腾讯、华为、券商的相关岗位(港中深的校企合作多在这些领域),毕业找工作更有底气;
避坑:别选纯理论的专业(比如纯经济学、纯文学),实习资源少,毕业找工作难。
3. 材料别漏!这 3 样必交,细节要到位
材料缺一样就可能被拒,这些细节要注意:
必交材料:①成绩单(双非或评分标准特殊的同学,建议做 WES 认证,成绩更有说服力);②2 封学术推荐信(找教授 / 副教授写,别找讲师,要写具体事例,比如 “该生在我的课上做过 XX 小组项目,负责数据分析部分,结果比其他组准确 20%”);③预毕业证明(没毕业的同学要教务处盖章,复印件不行);
商科专属:实习证明别只写 “我做了啥”,要写 “我做成了啥”—— 比如 “参与 XX 公司 IPO 项目,负责整理 300 + 份财务数据,协助完成招股书部分内容”,有成果才有说服力。
最后:港中深的 “牌”,看你怎么打
很多人觉得 “港中深只是‘备胎’”,其实不然 —— 它的地理位置摆在这,对接大湾区的企业(腾讯、华为、券商深圳分公司)和政策资源,比很多境外院校更有优势。
要是你只想混个 “名校 title”,选个容易毕业的纯理论专业,毕业可能会发现自己没竞争力;但要是提前卡位 “深港科创走廊”,选对适配高薪岗位的专业(比如 ESG、金融科技),再利用港中深的实习资源,反而能成为 HR 眼里的 “稀缺人才”。
26fall 申请才刚起步,现在搞懂新政、选对专业、准备好材料,还有足够的时间抢占先机。希望大家都能抓住这次机会,拿到心仪的 offer,在大湾区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更多新鲜留学资讯:https://liuxue.xdf.cn/changchun/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一千八百八十八号长春国际金融中心 A 座十一层
【免责声明】
1、个别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擅长申请:
- 中学,本科,研究生,语言教学
- 擅长专业:
- 商科,理工科,计算机,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