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本科院校:某中流 985 高校,信用管理专业,均分 84/100(3.4/4.0)
标化成绩:雅思 6.5,无GMAT
隐性优势:3 段垂直领域实习(某 500 强企业战略部、本土头部咨询公司、创业公司商业分析岗),半年工作经验
申请难点
GPA 未达 85+,无科研 / 竞赛奖项,实习经历偏向 “常规”(非顶 级投行 / 四大,但行业相关性强)
留学规划与提升
实习规划:用 “质量 × 相关性” 替代 “名气崇拜”
拒绝 “镀金思维”:放弃冲顶 尖名企实习,聚焦 **“小而精” 但高匹配度的岗位 **(如创业公司商业分析岗,直接参与 0-1 业务模型搭建,独立产出竞品分析报告)。
打造 “实习故事链”:3 段实习围绕 “企业战略 - 商业分析 - 落地执行” 主线串联,每段实习锁定 1 个可量化成果(例如:在咨询公司参与某制造业客户数字化转型项目,主导用户调研并推动方案落地,为客户节约 15% 运营成本)。
绑定行业导师:从工作开始,主动向直属领导申请担任 “推荐信候选人”,通过日常高质量工作输出(如周报加入数据可视化分析、主动优化团队工作流程),让导师看到持续成长潜力。
文书打磨:用 “问题导向” 替代 “经历罗列”
痛点挖掘:在 PS 开头直接点出 “低分困境”——“作为 GPA 未达 85 的 985 学生,我曾因‘不够亮眼’的成绩单陷入自我怀疑,但很快意识到:商学院需要的不是‘完美数据人’,而是能解决真实商业问题的‘行动派’。”
案例颗粒度:拒绝 “负责市场调研” 式笼统描述,聚焦具体场景 ——
“在创业公司实习时,面对本地生活平台用户留存率下降 30% 的危机,我主导搭建用户分层模型,通过 A/B 测试验证 3 版运营策略,最终使 25-35 岁核心客群 30 天留存率提升 18%,相关分析框架被公司纳入标准化运营手册。”
跨学科视角:结合辅修经济学知识,在文书中分析 “实习项目中的价格弹性模型应用”,体现 “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呼应港大商学院 “理论 + 实践” 的培养理念。
面试准备:用 “场景化应答” 替代 “模板化背诵”
拆解项目偏好:研究港大商学院近年录取案例,发现其重视 “Leadership in Team” 和 “Data-driven Decision”,针对性准备 2 个核心故事:
团队冲突案例:在咨询项目中,协调技术团队与业务部门对数据需求的分歧,通过召开跨部门 workshop 对齐目标,最终提前 2 天完成数据看板开发(突出冲突解决和跨团队沟通能力)。
数据决策案例:在企业战略部实习时,通过分析行业报告和内部财务数据,发现某产品线毛利率持续下滑的真实原因(非直观的供应链隐性成本),提出砍线建议并被采纳(突出数据敏感度和商业洞察力)。
模拟压力测试:邀请有留学经历的学长进行 “压力面试”,针对 “GPA 不高如何证明学习能力” 等尖锐问题,用 “辅修课程 90+”“GMAT 数学高分”“实习中快速掌握 Tableau 分析工具” 等多维度证据链回应,避免空泛自辩。
院校解读
香港大学商学院(HKU Business School)作为亚洲顶 尖的商科教育机构,以其国际化视野、跨学科融合和行业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持续吸引全球优秀学子。以下从学院实力、项目特色、录取逻辑、就业生态及申请策略五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
学院实力:稳居亚洲第一梯队
全球排名与认证
QS 2025 全球 MBA 排名:港大商学院位列全球第 43 位,在亚洲区仅次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
国际认证:同时拥有 AACSB、EQUIS、AMBA 三大国际认证,全球仅 1% 商学院获此殊荣。
学术声誉:金融、会计、商业分析等学科常年位居亚洲前三,其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等新兴领域研究亦处于前沿。
师资与研究
顶 尖学者:90% 以上教授拥有哈佛、斯坦福、MIT 等全球 Top 20 院校博士学位,如金融工程领域的黄明教授(曾任教于康奈尔大学)、行为金融领域的陈龙教授(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
研究中心:下设亚洲案例研究中心(ACRC)、金融创新及发展研究中心(CFID)等 9 个研究机构,聚焦金融科技、ESG、数字经济等前沿议题,与摩根大通、腾讯等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
地理位置优势
位于香港中环核心商业区,与港交所、国际投行总部毗邻,学生可直接参与金融峰会、企业参访等活动,实习和就业机会得天独厚。
留学方案

- 擅长申请:
- 中学,本科,研究生,语言教学
- 擅长专业:
- 商科,理工科,计算机,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