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学院大学的学科设置以**“国际化”“实践型教育”和“基督教精神下的全人教育”**为核心特色,同时注重传统学科与前沿领域的结合,具体表现如下:
1. 国际化贯穿各学科,语言与跨文化能力突出
外语与国际相关学科优势显著:
外国语学院:设有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专业,强调“语言+地域研究”(如英语圈文化、拉丁美洲研究),并与海外高校(如美国波士顿学院、英国伦敦大学)有深度交换项目。
国际政治经济学部:融合政治学、经济学与国际关系,课程全英文授课占比高,培养全球化视野的政策分析或国际商务人才。
全校推行“Global Competence”培养:多数学部开设双语课程(日语/英语),要求学生参与海外实习、国际志愿者项目,或通过第二外语能力认证,国际化氛围浓厚。
2. 实践型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商科与经济学的“产官学”联动:
经济学部:下设“现代经济政策”“金融与数据科学”等方向,与三菱UFJ银行、东京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合作,提供企业案例分析、模拟投资竞赛等实践课程。
经营学部:聚焦“创新经营”“可持续商业”,开设创业孵化课程,支持学生参与商业计划竞赛,部分课程由企业高管担任讲师。
理工科注重应用与技术转化:
理工学部:涵盖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环境科学等领域,实验室与丰田、索尼等企业合作研发,学生可参与新能源、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际项目;近年新增“数据科学与AI”课程,结合编程与行业应用(如医疗数据分析、智慧城市)。
3. 人文社科与“社会贡献”导向结合
基于基督教精神的伦理教育:
所有学部必修“基督教思想”“伦理学”等通识课程,强调“尊重他人”“服务社会”的价值观,例如社会学部以“社会福祉”“社区发展”为研究重点,与NGO合作开展弱势群体帮扶实践。
法学与教育学的实践特色:
法学部:除传统法律课程外,设“国际人权法”“媒体法”等方向,学生可通过校内模拟法庭、地方律师事务所实习积累经验;
教育学部:注重“教育公平”与“儿童发展”,与东京多所中小学合作,培养具备包容性教育理念的教师。
4. 特色学部与交叉学科创新
综合文化政策学部:
跨学科融合“文化研究”“媒体政策”“城市规划”,聚焦现代社会问题(如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媒体伦理),课程设计灵活,学生可自主组合艺术、社会科学、技术类模块。
运动健康科学部:
将“运动科学”与“健康管理”结合,涵盖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体育产业经营等,与日本奥委会合作培养运动教练、健康管理师,或从事运动医学研究。
5. 艺术与设计的“感性教育”
文学部·艺术学科:
包含美术史、音乐学、戏剧理论等方向,强调“艺术与社会的关联”,例如通过美术馆实习、社区艺术项目(如老年痴呆症患者艺术疗愈),将理论与社会服务结合。
总结
青山学院大学的学科特色可概括为:以国际化为底色,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社会伦理为导向,既保持了文科(外语、社科)的传统优势,又通过理工科的应用化、人文社科的社会参与,以及交叉学科的创新,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实干型人才”。其学科设置始终围绕“如何让学生在全球化社会中既具备竞争力,又能践行社会责任”展开,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私立大学的独特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