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地塔吊装上IoT传感器、当BIM模型与区块链同步,土木工程不再只是图纸与混凝土。PolyU 2026年新开MSc in Smart Construction(SE-SET)用一年三学期、30学分,把BIM、GIS、AI、IoT与项目管理压进同一间教室,目标直指“既懂图纸、又会算法”的新一代建造经理。
核心模块先搭数字底座。“Construction Automation”让学生用Python驱动机械臂砌砖,误差<2mm;“Advanced BIM & Digital Twin”把整座校园宿舍楼扫描成点云,再建可实时更新的数字孪生,期末考核是看谁能最先在模型里定位隐藏水管;“IoT for Construction Health Monitoring”则在青衣大桥安装加速度计,把振动数据流回云端,用LSTM预测结构疲劳度。
选修横跨管理与科技。想深挖算法,可选“Machine Learning for Asset Management”,用YOLOv8识别隧道裂缝;偏爱工地运营,可选“Lean Construction”,用Last Planner System把施工周期压缩10%;绿色方向有“Carbon Footprint of Buildings”,从材料生产到拆除全流程算碳,结果直接对接HKGBC认证系统。
最有料的“Integrated Project”把课堂搬进企业。去年学员与金门建筑合作,为医院项目搭建区块链质检平台,把钢筋检验报告上链,节省30%文件核对时间;另一组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斜坡,AI自动生成滑坡风险热力图,获土力工程处采纳。项目周期14周,从需求调研到最终路演,由公司工程总监与学院教授双导师评分。
师资同样跨界:授课教师50%具备工程师学会会士头衔,30%兼任企业BIM经理;每月“Smart Construction Fair”把招聘会变工地展,学生用Hololens展示数字孪生,平均每人收获2–3份实习offer。
当建造业进入工业4.0,PolyU Smart Construction用十二个月给你数字工地的钥匙,让钢筋水泥与云端算法一起生长。

- 擅长申请:
- 中学,本科,研究生
- 擅长专业:
- 人文社科,商科,金融,理科